本项目是以近年在江淮地区洞穴、裂隙堆积中发现的中新世-上新世古猿新层位和早期人类活动遗址为对象,研究直立人起源前后的哺乳动物群,拟建立我国东部晚新生代洞穴、裂隙生物地层序列,阐明南北动物地理区系的形成过程,探讨早期人类环境背景。江淮地区是南北动物地理区系的交替过渡带,南北方动物相互渗透,生物物种丰富多样,该区恰好处在华东郯庐断裂带的中段,洞穴、裂隙堆积十分发育,蕴藏着有重要价值的生物、地质、气候
过去,由于华东地区晚新生代地层出露不甚好,晚新生地质古生物的研究成果显得孤立而零散,远滞后于华北,成为我国晚新生代生物地层学研究的"瓶颈"。近年,在华东江淮地区陆续发现较多新生代晚期的洞穴和裂隙堆积,为本项目的立项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近几年地质调查显示,江淮地区不仅是我国南北动物地理区系的交替过渡带,而且恰好处在著名郯庐大断裂带附近,正是这条深大断裂造成了这一带晚新生代的洞穴、裂隙堆积发育,蕴藏着重要的史前生物、地质、气候事件的信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前后进行了4次野外考察和系统发掘,发现了晚中新世至中更新世的5个新的哺乳动物化石层位,采集到原模鼠(Promimomys)、上新五褶兔(Pliopentalagus)、科氏仓鼠(Kowalskia)等丰富多样的属种。这批化石具有地质断代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江淮地区的洞穴、裂隙堆积在时、空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出土的哺乳动物化石演化特征明显。根据属种的演替过程,初步建立了地史分布较连续的5个哺乳动物群。人字洞动物群发现于长江以南,含有大量喜冷动物的事实说明,早更新世早期江淮地区曾发生过明显降温的气候波动,从而诱发了哺乳动物的扩散与灭绝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