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夸克态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问题,因为按照QCD理论,原则上来说是可以存在色单态的多夸克体系的,然而长期以来在实验上都未寻找到。直到2003年日本,美国和德国等多个实验室都报告从γ打核的几个过程中观测到了奇异数为+1 的窄共振态,人们猜测它可能是5 夸克态。如果这个共振态真是5 夸克态,这是人们首次观测到了多夸克态,其意义是显然的。我们提出的手征SU(3)夸克模型可以相当合理地描述中程非微扰QCD效应,在解释重子八重态和重子十重态的基态能量,核子-核子散射各个分波的相移和现有的超子-核子反应截面等方面取得了与实验相符的结果。并且预言了新的多奇异数的双重子态。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这些双重态的特性,同时对手征夸克模型进行推广,推广到包括夸克-反夸克作用的情形。通过符合重子-介子散射实验,逐步改进模型,开展5 夸克态及重子-反重子作用的研究。
本课题将我们提出手征夸克模型推广到包含反夸克的体系,对一系列多夸克系统及重子-介子系统进行了研究,主要有(1)从5夸克出发研究了Theta(1540)粒子的结构,最早给出了组分夸克模型的定量计算结果,指出理论的计算不能得出实验的质量,这与新的高统计量的实验结果一致;(2)研究了一系列重子-介子系统的结构和重子-介子的相互作用,包括:N-K 相互作用、Delta-K、Lambda-K和Sigma-K系统的结构,并探讨了N-phi、Omega-pi、Omega-rho和Omega-omega等系统是否为弱束缚态的可能性,指出Omega-pi 有可能是一个特别有兴趣的长寿命的分子态;(3)研究了N-bar{Omega}的结构;(4)研究了一系列的四夸克态,并推广到包括重夸克的体系,指出Ds(2137)不可能是纯四夸克态。共发表SCI论文17篇和4篇会议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