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居民膳食中日常食用的鱼类开展大规模、多种群、跨地域的鱼类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总汞和甲基汞及二噁英类化合物的含量监测,累积数据;引进FAO/WHO以智力发育和冠心病为健康终点最新建立的鱼类消费风险-获益定量评估模型,将我国居民经常消费的鱼类归为若干类别;评价在不同的食鱼频率下,食用不同类别的鱼类相对应的智力发育和冠心病保护健康终点的健康风险与获益水平。为我国居民提供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膳食鱼类消费建议,使公众尽量降低鱼中污染物的健康风险,尽量增大鱼类营养素的营养学益处。为开展环境和食品污染监测和预警、构筑食品安全的预防预警系统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为加强和公众的风险信息交流提供科学依据。
marine fish;freshwater fish;n-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methylmercury;risk-benefit assessment
对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域的常见海鱼,以及典型淡水流域,如黑龙江流域、鄱阳湖、洞庭湖、珠江流域等的淡水鱼类,开展了脂肪酸含量及甲基汞含量分析,对东海海域海鱼进行了二噁英类化合物检测,开展了神经发育终点的鱼类摄入对健康影响的风险获益评估。结果表明 海鱼ω-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UFA)含量范围为43.1 mg/100g(渤海海鲶)~1452.2 mg/100g(黄海海鲫),。淡水鱼ω-3 PUFA含量范围为9.5 mg/100g(黄鳝)~358.4 mg/100g(长吻鮠)。甲基汞含量水平分析表明海鱼甲基汞含量在6 μg/kg(玉筋鱼)~213 μg/kg(海鳗)之间,均值 41 μg/kg。淡水鱼甲基汞含量在13 μg/kg(泥鳅)~159 μg/kg(蛇鮈)之间,均值 38 μg/kg。均低于我国国家食品卫生标准GB2762-2012规定的鱼肉甲基汞限量值。鱼类摄入对健康影响的风险-获益评估结果表明,在平均消费量和高端消费量下,除个别鱼种外(尖头斜齿鲨),绝大多数海鱼及淡水鱼中的ω-3 PUFA对胎儿及婴儿神经系统发育的健康获益大于甲基汞的健康风险。在高端消费量下(450 g/周),有3个黄海海鱼品种,6个南海海鱼品种甲基汞摄入量超出PTWI值。IQ净增值随着每周食鱼份数n的增加而升高。在普通食鱼频率(即175 g/周)下, 所有淡水鱼摄入达不到新生儿/婴幼儿IQ值增长的最大值(5.8分)。在4.5份/周的高端食鱼频率下,长吻鮠对IQ的净增长可以达到最大值(5.8分),还有一些淡水鱼品种对IQ的净增长可以达到3-4,如黄颡鱼、乌鳢、鳙鱼、池沼公鱼、鳜鱼、白鲢、河鳗、鲶鱼,鳤鱼。而某些鱼类对IQ的净增长接近零,如海鱼鯒鱼、红杉鱼,淡水鱼蛇鮈、黄鳝、螯花、北鳅,说明食用这些鱼类的健康获益很小。普通食鱼频率和高端食鱼频率下,全部淡水鱼品种消费导致的MeHg摄入量均不超过JECFA规定的PTWI限值。建议选择EPA+DHA含量比较高,MeHg含量比较低的海鱼品种,以获得较大的神经发育益处。课题成果可为我国居民提供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膳食鱼类消费建议,使公众尽量降低鱼中污染物的健康风险,尽量增大鱼类营养素的营养学益处。为开展环境和食品污染监测和预警、构筑食品安全的预防预警系统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为加强和公众的风险信息交流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