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典型海湾滤食性贝类对生物硅和重金属的生物沉积作用及其时空变化特征
  • 项目名称:典型海湾滤食性贝类对生物硅和重金属的生物沉积作用及其时空变化特征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30972268
  • 申请代码:C190503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0-01-01-2012-12-31
  • 项目负责人:周毅
  • 负责人职称:研究员
  •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批准年度:2009
中文摘要:

拟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典型海湾- - 胶州湾,根据双壳贝类水产养殖布局及海区污染状况,设置12个站点,系统研究各种主要滩涂和筏式养殖的滤食性双壳贝类对生物硅(BSi)、主要重金属(Cu、Zn、Pb、Cd、Hg、Cr、As)的生物沉积作用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即设计生物沉积物捕集器运用现场研究方法直接测定贝类对BSi、主要重金属的生物沉积速率,并结合对海水悬浮颗粒物变化特征的连续监测,进而研究双壳贝类的滤水率以及对BSi和重金属的滤食率、吸收速率和同化率等生理生态学参数,建立双壳贝类对BSi、主要重金属的生物处理过程与环境变化过程的耦合关系,为揭示滤食性贝类对胶州湾的硅和重金属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机制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具有鲜明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将为海湾系统的环境保护及贝类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结论摘要:

本项目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典型海湾——胶州湾,系统研究了各种主要滩涂和筏式养殖的滤食性双壳贝类对生物硅(BSi)、主要重金属(Cu、Zn、Pb、Cd、Hg、Cr、As)的生物沉积作用及其时空变化特征。针对滩涂贝类的生态习性,研制了“埋栖性双壳贝类生物沉积物捕集器”;并针对浅水区(潮间带)滩涂贝类的生态习性,如威海天鹅湖海草床中的滩涂贝类,包括底内贝类如菲律宾蛤仔和底上贝类如长牡蛎,设计了贝类生物沉积作用现场;同时改进了海湾筏式养殖中贝类生物沉积作用的现场测定方法。运用这些方法在我国北方典型富营养化海湾――胶州湾,以海湾内滩涂养殖的2种主要贝类——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 (Adams et Reeve)和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 (Thunberg)以及湾内筏式养殖的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 Lamarck、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 Jones et Preston和海湾扇贝Argopectens irradias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它们的生物沉积速率及对生物硅(BSi)以及主要重金属(Cu、Zn、Pb、Cd、Cr、Hg、As)的生物处理过程。并结合对海水悬浮颗粒物变化特征的连续监测,进而研究了双壳贝类的滤水率以及对BSi和重金属的滤食率、吸收速率和同化率等生理生态学参数,建立了双壳贝类对BSi、主要重金属的生物处理过程与环境变化过程的耦合关系,为揭示滤食性贝类对胶州湾的硅和重金属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机制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为海湾系统的环境保护及贝类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4
  • 1
  • 0
  • 0
  • 0
相关项目
周毅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