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暴雨预报中初始误差的演变和可预报性研究
  • 项目名称:暴雨预报中初始误差的演变和可预报性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40975031
  • 申请代码:D0506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0-01-01-2012-12-31
  • 项目负责人:张立凤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 批准年度:2009
中文摘要:

暴雨是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发展数值预报是提高暴雨预报准确率的有效途径之一。随着数值模式的不断完善,模式初值对预报结果影响就显得非常重要。项目针对模式初始误差的演变特征会影响暴雨预报可预报性的问题,将大气动力学理论研究与数值预报方法研究有效结合,利用不同的暴雨预报模式,研究初始误差与暴雨可预报性的关系;初始误差在预报过程中快速增长的条件、机理和能量来源;快速增长误差的演变规律和结构特征;大气物理过程,特别是湿物理过程对误差演变的作用;不同时空尺度暴雨预报的可预报性。揭示初始误差大小、结构对预报结果的影响;模式初始场中的关键物理因子;大气环境场及大气物理过程对初始误差发展的热力和动力作用;暴雨可预报性随时空的变化特征。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可望用动力学理论解释暴雨数值预报的一些问题,完善中尺度误差增长理论,丰富对暴雨可预报性的认识,为改进模式和开展暴雨集合预报提供若干关键技术。

结论摘要:

暴雨是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发展数值预报是提高暴雨预报准确率的有效途径之一。随着数值模式的不断完善,模式初值对预报结果的影响显得非常重要。项目针对模式初始误差的演变影响暴雨可预报性问题,将动力理论研究与数值研究相结合,研究了初始误差在暴雨预报中的演变特征、发展机理和能量来源,以及不同时空尺度暴雨的可预报性。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对暴雨可预报性的认识,在改进预报模式、资料同化和集合预报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基于AREM模式,分析了暴雨预报中初始误差大小、结构和尺度的演变,建立和诊断了误差能量收支方程,发现误差增长与暴雨发展密切联系,雨区是初始误差增长的敏感区,误差演变表现出局地增长向全局传播的升尺度特征,且存在最优增长尺度;大气湿物理过程是影响误差增长的关键过程;潜热加热和非线性平流既是维持降水发展的主要能源,又是误差增长的关键能源,这造成了误差在对流区和高空急流区显著增长的特征,这种误差增长与降水发展“同源”的属性导致了暴雨固有的有限的可预报。利用WRF模式和不同来源的资料,分析了初始误差尺度、结构、卫星资料同化对暴雨预报效果的影响,发现不同尺度的初始误差,在模式预报的不同阶段影响不同,这种不确定性也限制了暴雨的可预报性。在不同的大气流型背景下,基于理论模式,研究了大气流型稳定性对误差增长的影响,发现大气的稳定性决定了误差增长的特征,在强不稳定的流型中,初始误差的增长率和增长幅度更大,导致了有更短的预报时效;潜热加热虽然可以放宽不稳定条件,有利于中尺度系统发展,但也导致了误差的快速增长,从而降低系统的可预报性。环流结构的演变与初始场结构有关,不同的初始结构影响长波调整出现的时间和方向。基于Lorenz系统,研究了外强迫对初值可预报性的作用,提出了非线性误差信息熵的概念,并分析了其系统中的分布,发现初值的敏感性与外强迫有关,外强迫可减小对初值的依赖性,提高初值可预报性;在系统的两吸引子附近和边缘区域,对初值的敏感性较小,可预报期限较长。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34
  • 7
  • 0
  • 0
  • 0
期刊论文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46 会议论文 37 获奖 2 著作 1
张立凤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