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对中国奶业可持续性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抽象的理念上,中国奶业是否可以持续发展以及如何发展并没有达成统一。本研究以度量中国奶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程度以及提高奶业可持续性为目标,在对奶业可持续性进行界定并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中国奶业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995年以来中国奶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性三个子系统的可持续性以及中国奶业的可持续性分别进行度量,然后根据各年奶业可持续性的得分进行排序。在此基础上构建综合协调度模型,评价中国奶业发展可持续性的协调程度(协调、亚协调和不协调)。进而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测算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因素对中国奶业可持续性的影响程度,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提高奶业可持续性的政策建议。研究成果可为完善奶业政策,促进奶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其方法也可用于其他农业产业的研究。
Dairy industry;Milk cow farming;Dairy enterprises;Sustainability;Coordination degree
奶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农业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但奶业的可持续性如何度量以及如何提高奶业的可持续性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因此按照项目计划安排,首先界定了奶业可持续性的内涵,定性分析了奶业可持续性的影响因素,并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兴安盟、呼伦贝尔以及黑龙江的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区的奶牛养殖小区、牧场以及乳制品加工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实地调研的数据,利用可持续性价值法、三支柱可持续性指标评价法和MESMIS可持续性指标评价法三种方法比较分析了不同养殖方式和养殖规模的奶牛养殖的可持续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奶业可持续障碍度模型,分析了影响奶牛养殖可持续性的影响因素。进而利用范霍恩可持续增长模型、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以及DEA三种方法对奶业上市企业的可持续性增长、可持续绩效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度量和评价。最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奶业可持续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奶业系统的可持续性进行了综合评价,构建了奶业可持续性协调评价数学模型,分析了中国奶业可持续发展的协调度。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1.奶牛牧场的可持续性高于养殖小区,大规模牧场的可持续性高于中小规模牧场。2. 影响奶牛养殖可持续性的主要因素有缺乏技术人员支持,缺乏议价能力,饲料地短缺,奶牛粪尿清理不及时,员工效率低下,土地利用率低和盈利性差等。3. 除2012年外,2011-2014 年间中国奶业上市企业的实际增长率均高于可持续增长率,其实际增长率的波动也大于可持续增长率。4. 2011-2014年中国奶业上市企业的经济绩效最高,环境绩效最低,社会绩效居中。5. 2000-2013年间中国奶业的可持续性呈上升趋势,说明中国奶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渐得到改善。其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子系统的可持续性部分年份呈现波动。6. 2000-2013年间中国奶业可持续发展协调度波动明显,2000-2009年间,奶业可持续性大多处于比较不协调和弱协调状态,特别是2007年和2009年奶业可持续发展系统表现为不协调,自2010年后,中国奶业可持续发展的协调度不断增强。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提高中国奶业可持续性的相关政策建议。发表了署名自然基金项目资助的研究论文10篇,其中SCI论文1篇,CSSCI和CSCD论文3篇;出版专著1部;培养硕士研究生8名;参加国际会议4次,国内会议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