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氏菌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近年来动物源沙门氏菌多重耐药性不断加重,不仅增加了动物的患病死亡率和治疗成本,也提高了食源性沙门氏菌感染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成为了严重的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本项目在调查我国动物源沙门氏菌多重耐药现状的基础上,应用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开展介导多种耐药基因的沙门氏菌基因岛(SGI1)及介导喹诺酮耐药基因质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了解沙门氏菌多重耐药基因的遗传背景及传播模式,阐明沙门氏菌多重耐药性传播的分子机制;同时探讨多重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在转移、表达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了解多重耐药性对菌株毒力的影响,以及多重耐药性对菌株体外、体内适应性的影响。上述研究将为动物源沙门氏菌耐药性风险评估与防控提供更充分的科学依据。
salmonella;multidrug resistance;mechanism of resistance;food animal;foodborne pathogenic bacteria
本项目针对我国动物源病原菌耐药性快速发展现状,重点开展畜禽源沙门氏菌多重耐药表型的形成机制研究。以3年来分离获得的1000余株畜禽源不同血清型沙门氏菌为对象,测定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分析菌株的耐药表征和耐药菌株流行特征,探索菌株多重耐药表型的产生机制。结果1)针对沙门氏菌常见血清型研究建立了简便、快速的多重PCR鉴定技术;2)山东、四川等地畜禽流行的沙门氏菌主要血清型为Enteritidis、Derby、Indiana、Cremieu和Typhimurium,在屠宰加工环节胴体严重遭受动物源沙门氏菌交叉污染;3)畜禽源沙门氏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多重耐药正在逐年严重,尤其对头孢噻呋(第三代头孢)和环丙沙星(喹诺酮类)的耐药率均超过40%;4)不同血清型沙门氏菌的耐药表征各有特点,其中以印第安纳沙门氏菌的耐药最严重,肠炎和鼠伤寒沙门氏菌次之,克莱门沙门氏菌最敏感;5)多重耐药沙门氏菌克隆在山东、四川等地呈区域性(地方性)流行,并可通过屠宰加工污染传递给肉食品;6)沙门氏菌主要通过DNA促旋酶亚基gyrA 83、87位以及DNA拓朴异构酶亚基parC 80位同时发生点突变而介导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山东、四川等地畜禽源沙门氏菌携带的PMQR基因主要为aac(6’)-Ib-cr和oqxA-oqxB基因;7)我国畜禽尚未出现携带SGI1的沙门氏菌,介导菌株多重耐药表型的主要是质粒携带的整合子/基因盒;8)在鸡源印第安纳沙门氏菌中发现了携带耐药基因种类最多的IncHI2质粒,并在质粒上发现了介导多重耐药的独特型I型整合子,阐明了该整合子的遗传背景;9)首次在动物源副伤寒沙门氏菌中检测到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证实armA位于Tn1548转座子上,并由连锁携带qnrB2、aac(6’)-Ib-cr、blaCTX-M-3等耐药基因的IncFII质粒传播。上述研究成果,将为动物源沙门氏菌耐药性风险评估与防控提供更充分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