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史对策是动物生存与发展,乃至对环境适应的表征,是种群生态学和行为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蝙蝠作为唯一真正会飞的哺乳动物,具有独特的生活史性状且对环境变化敏感,是检验生活史对策有关理论及假说的理想类群。本项目以同域分布的中蹄蝠(Hipposideros larvatus)、果树蹄蝠(H. pomona)和小蹄蝠(H. cineraceus)为研究对象,结合前期工作,在种群水平上,连续6年研究3种蹄蝠的繁殖特征、生长模式和存活动态,及其对温度、降雨量等环境因子的适应性响应,在综合量化蹄蝠生活史性状基础上,探讨繁殖率和存活率等生活史性状间的权衡关系,验证和拓展蹄蝠对环境适应的有关假说(如繁殖时机假说、气候和食物假说),并通过种间比较分析,揭示蹄蝠种群的生活史对策。本研究可加深对蝙蝠生活史理论和适应机制的理解,提高种群动态的预测和分析能力,为物种保护和管理目标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life history tactics;vocal recognition;selection pressure;postnatal development;environmental adaptation
蝙蝠的生活史对策研究可加深对哺乳动物生活史进化理论的理解。在过去3年里,主要开展了(1)蝙蝠母婴声波识别研究;(2)蝙蝠个体发育研究;(3)蝙蝠对道路的响应和适应对策研究。对于(1),将果树蹄蝠母蝠的引导性声波用于回放实验,依据幼蝠发出的隔离声波,统计分析子代的识别能力,结果表明幼蝠能够依据母蝠的引导性声波进行亲代识别,但不能识别母蝠的回声定位声波。本研究可提高我们对蝙蝠声信号功能及在选择压力下适应性进化的理解。对于(2),马氏菊头蝠的体型发育表明logistic对体重和前臂长的拟合最优,在13日龄前,体重和前臂长均成线性增长,增长率分别为0.17 g/day 和1.22 mm/day,体重和前臂长的渐进值分别为6.39 g和47.38 mm,生长拐点分别为3.98天和6.39天,年龄估算方程为日龄(天) = 0.81×前臂长 – 12.82,日龄(天)= – 10.21 × 骺间距 + 48.36 。东方蝙蝠的体型发育表明von Bertalanffy对体重拟合最好,logistic对前臂长的拟合最优,体重和前臂长的渐进值分别为20.74 g和51.22 mm,生长拐点分别为8.87天和9天;年龄估算方程为日龄 = 0.85×前臂长– 12.47,日龄=– 5.02 × 骺间距+ 47.2;幼蝠能发出长短两种类型的声波,声波参数随着幼蝠的发育变化。对于(3),结果表明,道路给果树蹄蝠带来的许多负面效应,但果树蹄蝠通过减少穿过公路、沿着树篱飞、延迟出飞时间、选择适宜出飞时机等行为,很大程度上适应了道路带来的负面效应,同时,相比自然山洞,洞内温度较高,使得幼蝠利于保持体温的恒定。此外,相比与其它废弃的防空洞,本研究中山洞拥有者无意设置的铁栅栏很大程度上阻止了人类和其他食肉动物进入,使得果树蹄蝠在权衡多种因素基础上,连续多年在洞内繁殖。因此,对于公路对蝙蝠的影响,一方面,即不要低估蝙蝠对人类干扰的适应能力,也不要夸大其适应能力,而应在调查和设计相应实验的基础上,客观分析其对蝙蝠的影响,进而制定相应的保护管理对策。研究成果已发表在Animal Behaviour, Mammalian Biology, Acta Chiropterologica和PLoS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