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形态-地理"的植物分类学研究方法、以居群为研究对象,对中国针茅属(广义)植物进行分类学研究。通过大量的标本观察、野外居群调查以及叶片、外稃和胚的微形态学研究,统计分析宏观和微观形态性状的变异式样,及与生态和地理分布的相关性。选择可靠的分类性状对针茅属植物进行分类学处理,澄清现存种及种下等级的分类问题,确认国产针茅属植物的种类。结合多元统计和分支分析的手段,探讨狭义针茅属Stipa s.s.和近缘属Achnatherum, Timouria, Ptilagrostis, Orthoraphium的界定问题,完成该属植物的分类学研究,为该类植物世界性的分类学修订和深入的系统学研究奠定基础,为草原生态学和牧业生产等相关领域的工作提供科学可靠的分类学参考资料。
广义针茅属是禾本科10个大属之一,广泛分布于温带、暖温带地区的高寒草原、荒漠草原和草原,全世界估计有100-300种左右。我国是针茅属最大的多样性中心之一,估计有50-70种。这样一个重要类群,长期以来缺乏系统的分类学研究,属的界限有争议、种间关系不清晰。本项目采用最为广义的针茅属概念,包括狭义针茅属、芨芨草属、沙鞭属、钝基草属、细柄茅属等,从我国分布的针茅属植物入手,针对以上问题,查阅了3000余号标本,考察了80多个野外居群,开展了10属22种植物叶片和9属46种植物胚的解剖实验、8属10种植物的细胞学实验和10属46种植物的分子系统学实验,主要研究结果表明①狭义针茅属是单系类群,属下可分成与生境特点密切相关的两个分支;②芨芨草属和细柄茅属是复系类群,支持将沙鞭与钝基草并入芨芨草属,钝基草与芨芨草属的其他种类可较好区分,可以处理为属下的单种组;③大叶直芒草和钝颖落芒草构成一个单系,应当分别从芨芨草属和落芒草属中移出,恢复为独立的属Patis,恢复该属可使针茅属各类群间的系统关系更为自然;④冠毛草属、三蕊草属与针茅族的其他类群关系较远,建议移出针茅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