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以秦岭草食动物如羚牛(Budorcas taxicolor)和斑羚(Naemorhedus caudatus)等为对象,探索它们的季节性迁移行为的异同及驱动机制。研究表明,秦岭羚牛夏季活动于高海拔区域,春、秋两季会下迁到低海拔区域活动一段时间,而在冬季却栖息于中海拔区域。太阳辐射和植物物候变化是驱动秦岭羚牛季节性迁移的关键因素。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和羚牛两个物种都有在森林与竹林混合景观中沿海拔梯度迁移的习性。它们的迁移模式遵循研究地区植物物候的发展过程,其迁移模式差异似乎可归因于竹林植被物候和非竹林植被物候的差异,进而可归因于两物种可利用食物的丰富度与质量。斑羚也有沿海拔梯度迁移的习性。与羚牛季节性迁移模式不同的是,斑羚每年在夏季高海拔栖息地与冬季低海拔栖息地之间往返迁移活动。温度与植物物候变化被认为是影响斑羚季节性沿海拔梯度迁移活动的主要因子。在海拔上,每个季节羚牛栖息地均要显著高于斑羚的栖息地。这种差异可能与两物种的体型大小、隐蔽条件及可利用食物资源相关。本项目对今后深入研究草食动物季节性迁移机制与理论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英文主题词Takin (Budorcas taxicolor); Chinese goral (Naemorhedus caudatus); Seasonal movement; Shifts in vegetation phenology; Solar rad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