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菌长期保存机理是鼠疫研究的核心课题。目前各种学说都不能合理解释鼠疫某些现象。把微生态理论用于鼠疫研究,对鼠疫好发地点微生(境宿主洞穴土壤性质、微生物种群组成及分布,动物宿主、昆虫媒介正常微生物种群组成及与鼠疫菌的关系等)进行调查和研究,为揭开鼠疫菌长存之迷,弄清鼠疫自然疫源疫地形成及鼠疫疫突发机制提供新的理论和方法。
在云南家、野两型鼠疫疫源地的4个县6个点(疫点4个,非疫点2个做对照),共采集样本1108份。其中鼠类886份;蚤类142份;鼠巢80份。采用赫金格尔琼脂、CIN琼脂、EBM(Levine)、DCLS琼脂等4种培基进行细菌分离,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VITEK)结合生化实验进行鉴定,共分离到19属28种、9未定种细菌。未分离到耶尔森(Yersinia)菌属菌株,也未检测到鼠疫菌信息。不同类型疫源地间宿主、媒介及巢穴土壤的正常细菌谱不同。家鼠疫源地较野鼠疫源地细菌谱更加丰富。同一类型疫源地不同点(村)细菌谱一致。这与该地区自然条件(气候因素、土壤性质、植被等)有密切关系。云南家、野两型疫源地为赤红土和黄棕土,都富含Fe3+,在气温、土壤条件及宿主动物种群等方面都适于鼠疫菌的存在,因此,尽管有些点(村)尚无鼠疫流行记载,但都有发生鼠疫流行的潜在威胁。因此必须加强鼠疫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