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性岩墙群是研究大陆岩石圈伸展作用的理想对象。虽然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伸展作用逐渐得到许多地质学者的接受,但从基性岩墙群角度研究中国东南部岩石圈伸展时限及其深部动力学机制相对较少。本项目拟以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基性岩墙群发育最集中的地区-赣南及其邻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对基性岩墙群的地质特征、岩石学、矿物学和单矿物的40Ar-39Ar法、激光40Ar-39Ar微区法、SHRIMP锆石的U-Pb法高精度测年及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Sr、Nd、Pb同位素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并分析对比不同时空和不同走向基性岩墙群的异同性,查明基性岩墙群的时代、成因和源区性质,揭示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岩石圈伸展期次、分布规律、地幔性质及其深部动力学机制,为深入地探讨中国东南部岩石圈伸展奠定重要的基础。本项目的实施对于深入讨论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大陆动力学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性岩墙群是研究大陆岩石圈伸展作用的理想对象。从基性岩角度来研究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岩石圈伸展-减薄的时限和期次及深部机制很少。本项目通过大量的SHRIMP锆石U-Pb和40Ar-39Ar年龄测定,厘定了赣南及邻区晚中生代基性岩存在多期(侏罗纪至古新世)。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认为中国东南部基性岩的时代主要集中于164-172Ma、144-137Ma、130-80Ma和75-65Ma,对应岩石圈伸展期次。通过不同时代的基性岩的元素-Sr-Nd-Pb配套的研究,表明侏罗纪基性岩具有OIB地球化学特征,同位素显示为未亏损,它们形成与岛弧无关,源区未明显的受到俯冲物质影响,暗示侏罗纪构造背景可能对应于印支运动晚造山塌陷阶段或古太平洋俯冲初期。白垩纪基性岩具有岛弧地球化学特征,同位素明显富集,暗示富集岩石圈地幔参与岩浆的活动,暗示白垩纪明显受到古太平洋俯冲影响。古新世基性岩具有OIB地球化学特征,同位素类似于似于亏损地幔,明显不同于白垩纪基性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暗示岩石圈减薄已经完成。不同时代的基性岩的元素-Sr-Nd-Pb同位素变化,暗示中国东南部中新生代发生了复杂且多期次的岩石圈替换和减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