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灰霉菌对APs类杀菌剂抗性分子机制的研究
  • 项目名称:灰霉菌对APs类杀菌剂抗性分子机制的研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30900954
  • 申请代码:C1405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0-01-01-2012-12-31
  • 项目负责人:吴剑丙
  • 负责人职称:副研究员
  • 依托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 批准年度:2009
中文摘要:

嘧啶胺类杀菌剂(APs)是生产上常用的防治灰霉病的主要药剂,已有研究表明该类药剂能抑制灰霉菌甲硫氨酸的合成,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胱硫醚γ-合成酶(CGS)是甲硫氨酸代谢途径中一个重要酶,我们的前期试验发现,灰霉病菌经APs处理后,CGS基因表达量显著增加,部分抗性菌株CGS保守区域存在点突变,CGS基因缺失突变体致病力丧失、药物抗性明显下降。以上工作初步证实CGS可能是APs的靶标位点。因此,本项目通过将点突变CGS基因转入敏感菌株,分析点突变与APs抗性的关系;通过高水平表达CGS基因,分析基因表达水平与APs抗性的关系;通过体外表达CGS蛋白,测定APs对CGS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通过基因敲除和回补实验,明确CGS基因的生物学功能。预期研究结果将阐明APs作用机制和CGS基因生物学功能,为新药研制和APs抗性治理提供科学指导。

结论摘要:

本研究围绕灰霉病致病菌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甲硫氨酸(Met)生物合成途径上重要酶胱硫醚γ-合成酶(Cystathionine γ-Synthase,CGS)基因进行研究,试图明确CGS在菌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分析嘧啶胺类杀菌剂(anilinopyrimidines,APs)对CGS的作用机制,以此找到这类生产上十分有效的杀菌剂的作用靶点。首先,我们利用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测定APs处理灰霉菌后基因组转录表达谱的变化情况,分析药物对菌体的作用模式,发现脂肪酸代谢途径、过氧化物酶体途径等多个基因参与了药物作用的响应。随后,我们研究发现CGS是灰葡萄孢生命活动的重要功能基因,参与了灰霉病菌的致病、产孢、气生菌丝的生长等生命活动,该基因的缺失能导致灰葡萄孢对Met的营养缺陷。同时,我们对CGS上下游基因CBS和MS进行了研究,发现CBS和MS基因对菌体的生长、致病没有明显的影响,但能影响菌体的生长速度。此外,我们选择了赤霉菌(Fusarium graminearum)中的CGS进行功能研究,发现该基因突变体不能正常产孢,对甲硫氨酸表现为营养缺陷,并在以SO42-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无法生长。致病性实验测定发现该突变体致病力下降,赤霉毒素DON产量明显下降,说明CGS基因可能参与DON合成,这也是导致突变体致病力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上述研究都证实了CGS在两种致病菌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在对APs类杀菌剂抗性的研究中,我们发现灰霉病菌CGS缺失突变体对APs类杀菌剂变敏感,而赤霉菌则没有变化。但是由于没有获得CGS表达蛋白,所以没能从蛋白水平上验证CGS是否为APs类杀菌剂的靶标位点。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3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吴剑丙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