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CO2浓度升高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本项目利用CO2人工气候箱模拟CO2浓度升高环境,以3种诱导防御途径缺失型的突变体和1种野生型拟南芥为寄主植物,以桃蚜为研究对象,从突变体防御信号物质积累、防御基因激活与表达、次生物质代谢水平、取食行为、生长发育和种群适合度等方面,系统研究"拟南芥-桃蚜"的相互作用及其对CO2浓度升高的响应过程。通过比较不同突变体对CO2浓度升高的响应机制,解析桃蚜为害后,植物受害叶与健康叶诱导防御的变化规律,分析CO2浓度升高下桃蚜的取食行为变化,明确不同突变体对桃蚜生长发育、营养物质含量和种群适合度的作用特征,阐明多种防御途径在介导植物抗蚜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揭示"拟南芥-桃蚜"对CO2浓度升高的响应机制,丰富CO2浓度升高环境中的植物-害虫的相互作用关系理论,发展以作物的抗性作用为主的害虫生态调控体系,为未来CO2浓度升高环境中桃蚜的生态控制提出预警和对策。
elevated CO2;Arabidopsis thaliana;Myzus persicae;induced defense;population fitness
本项目以模式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和刺吸式口器昆虫桃蚜(Myzus persicae)为研究对象,以CO2浓度升高为作用因子,利用3种拟南芥防御途径缺失的突变体为材料,研究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植物诱导抗性以及桃蚜种群适合度的影响。研究表明(1)CO2浓度升高增加野生型(Col-0)和水杨酸途径缺失型(npr1)拟南芥上的桃蚜种群数量,且仅增加了npr1上的桃蚜平均相对生长率;(2)正常CO2浓度下,桃蚜为害降低了野生型(Col-0)拟南芥中茉莉酸和乙烯的含量,增加了水杨酸的含量;在桃蚜为害与不为害处理中,CO2浓度升高均降低了野生型(Col-0)拟南芥的茉莉酸含量,增加水杨酸含量。(3)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显示,CO2浓度升高、桃蚜为害及其交互作用均对拟南芥转录组产生影响,诱导大量差异基因的表达,涉及植物150余条代谢通路,根据差异基因的聚类分析,拟南芥转录组表达模式对桃蚜为害的响应变化较CO2因子更为一致。相比之下,CO2浓度升高对桃蚜转录组的影响较小,仅上调了Hsp14,过氧化物酶,细胞色素P450等209个相关基因的表达,下调Hsp60,Hsp70和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等86个基因的表达。(4)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野生型(Col-0)、茉莉酸途径缺失型(jar1)和乙烯途径缺失型(ein2-5)对桃蚜为害的响应模式较为一致,均在为害后6小时内即可激活以水杨酸(SA)信号途径为主的诱导防御反应,24小时诱导防御反应最为强烈,同时避免或未激活植物茉莉酸(JA)/乙烯(ET)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桃蚜为害没有诱导水杨酸途径缺失型突变体npr1的SA信号途径的诱导防御反应,却上调了JA信号途径的系统防御反应;并且CO2浓度升高会增加了三种防御途径缺失型突变体及野生型拟南芥SA防御途径基因的表达,降低JA/ET防御途径基因的表达。本研究表明CO2浓度升高增强了植物对蚜虫的无效抗性-水杨酸信号途径,削弱了植物对蚜虫的有效抗性-茉莉酸信号途径,从而增加了桃蚜在拟南芥上的种群数量。本研究首次从植物诱导抗性角度阐明CO2浓度升高增加桃蚜种群适合度的分子机理,为明确植物-蚜虫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响应和适应性机理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