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金沙江干热河谷为研究对象,对典型河谷型萨王纳和与之毗邻受破坏环境中植物的丛枝菌根状况,丛枝菌根真菌的多样性以及它们与植物的大致组合关系进行比较研究,了解干热河谷植物抗旱性与丛枝菌根间的关系;以退化生态系统中与植物共生的功能微生物的恢复为切入点,探索金沙江干热河谷脆弱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重建的理论和方法,同时收集和保存一批丛枝菌根真菌的菌种资源,为长江上游- - 金沙江干热河谷的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丛枝菌根方面的科学资料,并为这一地区生态恢复中的退耕还林还草提供丛枝菌根真菌菌种资源保障.
调查了金沙江和元江干热河谷285种植物的丛枝菌根(AM)状况,发现95%以上的植物都具有AM,表明干热河谷植物对AM具有较高的依赖性。从不同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鉴定了53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其中包括6个我国新记录种,Glomus和Acaulospora属是干热河谷中AMF的优势属,这两属中的小孢子类型(孢子直径小于70um)是其中的优势种。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干热河谷生态系统中的农田、休耕地和原生地中AMF的群落组成进行了动态研究,提出了干热河谷生态系统的恢复必须进行系统恢复的理论,即不但要注重生态系统中地上部分的恢复,而且要考虑对地下部分,尤其是对那些与植物关系紧密的功能微生物进行恢复。经过两年的监测,发现经过3-4年的休耕,并伴以人工恢复,土壤中的AMF也得到了恢复,即休耕是干热河谷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经济而有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