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移动疼痛是正畸治疗中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明确参与牙移动疼痛调控的主要神经递质和受体及其调控疼痛的可能机制,对控制正畸力刺激引起的疼痛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的研究发现孤啡肽及其受体(N/OFQ-NOP系统)与疼痛关系密切,可能是参与牙移动疼痛调控的主要神经递质和受体。本课题拟在已建立的牙移动疼痛行为学评估模型的基础上,结合NOP受体基因敲除动物的行为学方法,从基因和蛋白水平,研究N/OFQ-NOP系统在牙周、三叉神经节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三个水平的疼痛调控机制及其与加力力值的关系。另一方面,本课题利用细胞电生理研究,结合动物实验,探讨N/OFQ-NOP系统对谷氨酸受体NMDA、ATP受体P2X3在牙移动疼痛调控中的影响。通过以上研究,以求能发现用于正畸临床的可靠、有效的镇痛方法,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正畸治疗,并为揭示复杂的牙移动疼痛调控信号网络奠定研究基础。
N/OFQ;NOP receptor;Pain;NMDA receptor;P2X3 receptor
本课题组在正畸牙移动疼痛的研究中引入孤啡肽及其受体(N/OFQ-NOP)系统,并结合动物行为学研究从基因到蛋白水平探讨其在牙移动疼痛中的调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 1、大鼠指向性颜面整饰行为和面部表情评分能够作为大鼠实验性牙移动疼痛的行为学评价指标,20-40g力值加载为建立大鼠牙移动疼痛模型的最适力值。 2、在大鼠的牙移动过程中,大鼠牙周膜中N/OFQ阳性表达变化呈现短时上调的规律,牙周组织中N/OFQ水平与刺激因素大小成正比。 3、大鼠加力侧三叉神经节中N/OFQ阳性表达变化、ppN/OFQ蛋白水平、基因水平呈现短时上调的规律,且N/OFQ、ppN/OFQ水平与刺激因素大小成正比,孤啡肽受体ORL1基因水平即刻上调后迅速下降,并维持在较低水平。 4、大鼠加力侧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中N/OFQ阳性表达变化、ppN/OFQ蛋白水平、基因水平呈现短时下调的规律,且N/OFQ、ppN/OFQ水平与刺激因素大小成反比,孤啡肽受体ORL1基因水平呈现即刻下调后逐渐增高,再下调的震荡变化,并维持在较低水平。 5、局部及牙周注射孤啡肽拮抗剂不能对大鼠实验性牙移动模型的疼痛行为产生明显的影响。 6、NOP、NMDAR1和P2X3受体在发育早期的大鼠三叉神经节中、小型神经元中有共表达。 7、NOP与NMDAR1、NOP与P2X3受体在原代培养的三叉神经节神经元有共表达,0.01-100nm N/OFQ可剂量依赖性地促进NOP、NMDAR1和P2X3受体mRNA及蛋白的表达上调,上述效应可被NOP受体拮抗剂UFP-101完全拮抗。 8、孤啡肽可增强P2X3受体电流及NMDA受体电流,上述效应可被孤啡肽受体拮抗剂UFP-101完全拮抗。 9、孤啡肽对P2X3受体电流的增强作用可被PKC拮抗剂完全拮抗,PKC激动剂也可产生与孤啡肽相同效应。 10、孤啡肽对NMDA受体电流的增强作用可被PKC拮抗剂和Ca2+螯合剂完全拮抗,PKC激动剂可产生与孤啡肽相同效应,但Ca2+的增加并影响NMDA受体电流。综上所述,N/OFQ-NOP系统参与大鼠牙移动疼痛调节,其调节作用是通过影响大鼠三叉神经节神经元上疼痛相关受体NMDA受体及P2X3受体的离子通道功能和基因、蛋白表达水平从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