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P已成为椎体转移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方法,但有关PMMA对其周围肿瘤的杀伤范围是否与PMMA注入量密切相关尚未明了。限制该基础研究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稳定的、适合PVP实验的椎体肿瘤活体动物模型。本研究拟采用经皮椎体穿刺将VX2肿瘤碎块直接注入兔椎体内,建立稳定的兔椎体转移肿瘤模型,模拟临床经皮经椎弓根途径穿刺椎体,注入不同量PMMA治疗VX2兔活体椎体转移肿瘤,研究治疗后椎体转移肿瘤的影像学、病理学变化,以及实验动物发生瘫痪的时间,阐明不同PMMA注入量对肿瘤的杀伤范围是否不同;采用单纯注入PMMA和先行射频消融后再注入PMMA两种方法分别治疗活体椎体转移肿瘤,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后椎体转移肿瘤的影像学、病理学变化,以及实验动物发生瘫痪的时间,判断PVP对椎体肿瘤的杀伤程度,明确射频消融是否提高PVP对肿瘤的杀伤作用。
Vertebral metastasis;vertebroplasty;polymethylmethactylate;Animal model;radiofrequency ablation
30-70%恶性肿瘤患者可发展为脊柱转移,对其治疗目的是缓解疼痛、保持或改善神经功能,稳定脊柱并尽可能控制局部肿瘤,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传统治疗手段为放疗、外科手术和镇痛药物。放疗的疼痛缓解率可达60%,多在2~6周后才能显示效果,且无法加强因肿瘤破坏造成的脊柱不稳。外科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约10~52%,术中出血量平均达2200ml,因而适应证范围窄。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已成为椎体转移性肿瘤的重要微创治疗手段,即刻止痛率达86~97%,6月能保持在75%,且骨水泥充填区肿瘤多控制良好。有关PMMA治疗椎体肿瘤的机制仍未明了,如PMMA周围肿瘤坏死范围有多大,肿瘤坏死范围是否与PMMA注入量密切相关。限制对该机制研究的主要原因为缺乏稳定的、适合PVP实验的活体动物椎体肿瘤模型。近来有学者将射频消融与PVP联合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取得较好疗效,但并没有证据显示射频联合PVP优于单纯PVP。本实验研究分三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为脊椎转移模型的建立 采用经皮穿刺将VX2肿瘤碎块植入兔椎体内,成功建立稳定的兔椎体转移肿瘤模型,影像学研究表明CT导向下穿刺植入VX2瘤块建立兔脊柱肿瘤模型的成瘤率高;术后14天MR和CT的肿瘤显示率分别为65.6%(21/32)和3.1%(1/32),术后21天分别为100%(21/21)和42.9%(9/21),两个随访点的MRI和CT肿瘤显示率均有显著性差异;模型兔术后出现后肢瘫痪的时间平均为22天,后肢瘫痪后可显著缩短模型兔的生存时间,平均生存时间为40.1天。第二部分为骨水泥对椎体转移肿瘤的杀伤作用研究 采用CT导向下经皮穿刺向模型兔脊柱肿瘤内注入骨水泥(PMMA)共18只,经病理及细胞凋亡观察表明注入0.3ml组骨水泥周围及其外5mm~10mm区域内肿瘤细胞坏死明显,与注入0.1ml组有显著差异。第三部分为射频联合骨水泥能否提高对肿瘤的杀伤范围 采用CT导向下经皮穿刺建立兔腰椎旁VX2肿瘤模型48只,随机分射频消融联合骨水泥、单纯骨水泥、单纯射频消融及单纯生理盐水共4组经病理及细胞凋亡观察表明射频消融和骨水泥均可促进肿瘤凋亡,前者对肿瘤的杀伤范围更大;射频消融联合骨水泥对肿瘤杀伤范围无明显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