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氏平鲉属卵胎生硬骨鱼类,是我国重要增养殖鱼种之一。本项目拟采用线粒体DNA控制区和微卫星DNA等分子标记,对许氏平鲉野生种群和放流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其遗传变异进行研究,阐明其种质资源现状、寻找其特异性分子遗传标记,建立繁育亲体和放流群体分子指纹数据库;利用其卵胎生优势,通过雌雄亲本一一配对交配,培育利用DNA指纹图谱检测即可识别的"内标"放流苗种,将规模化放流苗种与"内标"按100:3~5的比例混合后共同放流,通过查清回捕群体中"内标"数量推算放流群体的回捕总量,准确评估许氏平鲉增殖放流效果;同时,将分子标记与体外标志(挂牌、剪鳍)、体内标志(微型线码、荧光)方法相结合,弄清放流群体的栖息行为、扩散迁移范围及其生长率、死亡率和回捕率等,探讨放流群体对许氏平鲉野生资源的补充贡献和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许氏平鲉种质资源评价与管理、生态增殖技术研发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
Sebastes schlegelii;genetic diversity;effects of enhancement;marking techniques;cultivation strategies
许氏平鲉是我国北方海域重要经济鱼类,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变化,其资源已严重衰退,近年来已成为我国北方沿海重要的增殖放流鱼种之一。本项目采用mtDNA控制区和微卫星DNA等分子标记技术,系统研究了不同地理种群许氏平鲉的遗传背景,对比分析了许氏平鲉野生种群和放流群体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差异,确定了许氏平鲉养殖、野生群体多重父权发生频率;结合放流回捕调查,探讨了放流群体对许氏平鲉野生资源的补充贡献及其遗传多样性的影响,评价其增殖放流效果。与此同时,开展了许氏平鲉新型标志技术开发、耳石形态鉴定方法分析以及放流苗种培育技术优化等应用研究,探讨了荧光标志技术在许氏平鲉标志放流中的可行性,提出了放流苗种培育相关技术优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许氏平鲉各群体在mtDNA控制区序列、AFLP及微卫星标记上不具有谱系结构,群体间不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2)基于mtDNA控制区的遗传学研究表明,许氏平鲉养殖群体的单倍型多样度显著小于野生群体;(3)许氏平鲉养殖、野生子代群中的多重父权率较高,养殖子代群平均父本数量略高于野生子代群;(4)茜素红(ARS)、茜素络合指示剂(ALC)、钙黄绿素(CAL)和盐酸四环素(TC)四种染色剂对许氏平鲉幼鱼的耳石、鳞片和鳍棘均有较好的标记效果;(5)耳石形状指标和椭圆傅里叶分析联合判别是平鲉属鱼类种类鉴别及耳石形态差异分析的有效手段;(6)在许氏平鲉放流苗种培育阶段,通过选择适宜的投喂策略、放养密度,设置人工隐蔽物等育苗优化措施,可有效节约饵料成本,促进幼鱼生长,降低自残率,提高增殖放流苗种生产的经济效益。本研究从许氏平鲉资源评估和增殖放流技术应用两个层面出发,系统阐明了不同地理种群许氏平鲉的种质资源现状,探讨了放流群体对许氏平鲉野生资源的补充贡献和遗传多样性影响,同时针对许氏平鲉增殖放流各环节开展了相关应用基础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技术、新方法。研究成果不仅为许氏平鲉种质资源现状的评价、管理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许氏平鲉生态增殖技术框架的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在本研究课题的资助下,共发表SCI论文6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5篇;已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行业标准1项;在国际会议上进行特邀报告发表1次,分组报告及墙报发表各1次。在国内会议上特邀报告发表3次,分组报告发表4次,墙报发表2次;培养博士生4名,硕士生3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