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贵州和湘西发育于白云岩和灰岩上的石灰土、黄棕壤和黄壤为对象,从基岩到地表在整个剖面逐层连续精细采样,分析了各样品氟的含量与赋存形态,以及常量元素、微量元素、pH值、有机质含量、粒度分布和矿物组成,结合研究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含氟状况,研究了碳酸盐岩风化成土过程中氟迁移/富集的地球化学控制机制。碳酸盐岩风化形成的土壤剖面上氟主要为残渣结合态,约占总氟含量的98%以上。粘土矿物是氟的主要载体,但是由于剖面上不同部位的粘土矿物组成不同,不同粘土矿物的氟含量也不同,造成剖面上土壤的氟含量与粘粒含量相关性并不显著。碳酸盐岩风化的岩土界面是氟淋失的重要场所,界面处碱性障和水流对加剧氟的淋失起着重要作用。从岩土界面向上直到地表,土壤的风化历史愈长、风化程度越高、氟的质量迁移系数越小,表明在此过程中氟一直被淋失。我国西南碳酸盐岩地区氟的吸附富集并非土壤中氟的主要行为,土壤是地表水的氟源,而非长期以来认为的氟汇。地表土壤氟的质量迁移率都大于母岩中硝酸可溶态氟所占的比率,表明即使是进入粘土矿物晶格中的氟也有相当一部分在表生环境中被淋失。白云岩风化成土过程中氟的质量迁移率大于灰岩的。
英文主题词Fluorine in soil; Geochemical mechanism; Mobility / Enrichment; Occurrence morp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