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系统分析样品的理化参数、重金属总量及化学形态,以及典型样品Pb、Sr、U同位素及放射性核素组成,结合降尘中重金属淋溶模拟实验,综合研究了泉州市典型环境单元(交通繁忙区土壤、 泉州湾近海沉积物及泉州市主要功能区大气降尘)重金属含量分布、化学形态特征、生物有效性及其环境效应。取得的主要成果(1)系统分析了12种重金属元素在上述典型环境单元中的分布、赋存形态及其生物可利用性,采用基于重金属总量和形态分析两个体系的评价方法评价了重金属污染水平及其潜在生态风险。(2)重金属元素在沉积物垂向上的变化大致反映出人类活动的影响,总体上在1983-1995年间污染最严重,90年代中期以来污染程度略呈减轻趋势。(3)人们的生产活动是大气降尘和近地表土壤中Pb污染的主要来源,泉州湾柱状沉积物上部受到了现代人类活动的铅污染,其中顶部10cm污染较为明显。(4)探讨了泉州湾沉积物对重金属的吸附-解吸规律。(5)探讨了污染降尘在模拟酸雨作用下的溶出规律。项目标注成果已经发表学术论文14篇 (SCI收录3篇),参加国际会议交流论文2篇。项目培养博士1名、硕士9名及本科毕业设计16名.
英文主题词sediments in Quanzhou Bay; heavy metals pollution distribution;speciation;soil/atmospheric dust;isotope/radionucl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