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青光眼(PCG)是一种严重危害婴幼儿视力发育的疾病,与遗传高度相关。本项目基于已收集到的238例散发病例和180个核心家系,我们在前期研究中,已经用测序的方法对致病基因CYP1B1进行了筛查,其突变率仅17.2%;又对基因座GLC3C的STR及SNP分型,通过核心家系的传递不平衡检验(TDT分析),证实了该基因座的存在,并将高风险单倍型的阳性区域锁定在22Kb范围。本项目拟在现有的工作基础上对候选区域内(22Kb±1Mb)关键候选基因进行突变筛查,并从中鉴定出新的致病/易感基因。过去唯一鉴定证实的PCG基因,仅覆盖了中国汉族散发病例的一少部分,非常有必要鉴定出代表中国汉族PCG人群基因背景的致病基因,而最新报道的位于该位点下游的基因LTBP2也亟待在汉族患者中突变筛查。一旦这项研究获得成功,有助于揭示青光眼的发病原因与病理机制,进而为今后遗传咨询、产前诊断的开展提供分子遗传学依据。
Primary Congenital Glaucoma;Key candidate genes;Sequence analysis;Gene functional study;
先天性青光眼(PCG)在新生儿中的罹患率约为1:10000,对于此罕见病本项目在课题进行的第一年新征集散发病例核心家系40例,收集到患者及双亲的外周血标本并进行眼部详细检查,采集临床资料,包括单/双眼发病、起病年龄、起病眼压、角膜横径、眼底视乳头杯/盘比等,共收集散发病例数275例。在实验及数据分析方面,外周血DNA抽提工作全部完成;根据基因分型结果,对核心家系进行传递不平衡检验,验证了GLC3C位点的在中国汉族PCG患者的真实存在;对CYP1B1基因测序筛查后,对CYP1B1基因型-表现型-临床疗效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该基因与疾病特征和手术疗效间的规律;对LTBP2基因的36个外显子进行了大规模测序,将各个外显子测序文件与标准序列比对,发现部分外显子序列突变,检索人类基因组数据库,鉴定其为多态/突变序列。本研究发现的两例突变一个为已报道的位于7号外显子c.1415delC的杂合突变,产生的编码氨基酸突变为p.285开始移码,位于LTBP2蛋白的表皮生长因子的第12个钙离子结合域。另一个突变位点为c.3904C>T的杂合突变,产生的编码氨基酸突变为p.1204A>V,位于蛋白质的发夹样结构折叠区域。进一步我们还对CYP1B1和LTBP2基因功能学进行了研究①对人眼房角组织(包含部分透明角膜、小梁网、虹膜,来源于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中)进行Real-Time PCR分析,LTBP2表达量高于过去已验证的CYP1B1表达量。②对人眼小梁切除组织(包含部分透明角膜、小梁网、虹膜根部)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该部位均有两种基因的表达。在成果转化方面,目前已发表标注基金资助SCI 论文两篇①验证了GLC3C位点在中国汉族PCG患者的真实存在,并将高风险单倍型(TAACG)的阳性区域锁定在一个很小的区域(22Kb)。该区域与基因座GLC3D的物理位置接近,GLC3D位点新鉴定出基因LTBP2,与我们所证实的区域相隔约3Mb。我们将结果发表在杂志“Frontier in Bioscience”上;②对CYP1B1基因突变型-表现型-手术疗效进行了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发表在“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