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中国大陆沿海石磺科贝类形态结构比较及系统分类研究
  • 项目名称:中国大陆沿海石磺科贝类形态结构比较及系统分类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30972259
  • 申请代码:C190301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0-01-01-2012-12-31
  • 项目负责人:沈和定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上海海洋大学
  • 批准年度:2009
中文摘要:

作为一种新近发展迅速的食用海鲜,石磺已在苏、浙、闽等地形成广泛市场;同时,其利用涂泥中有机物为食的习性具有良好的生态意义;变态过程研究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繁殖生物学研究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一种雌雄同体的高等贝类其受精机制的探讨也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在完成我国大陆沿海5地石磺初步采集和探索研究基础上,拟采用模式法对我国石磺科贝类进行形态学比较、系统分类和科学命名,即采用主要形态指标的差异分析对我国各地石磺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进行详细比较;分析生活习性和环境条件对其形态结构差异的影响。在已有瘤背石磺生殖系统、繁殖习性、胚胎发育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细胞、分子水平的核型分析、 mtDNA和核基因的序列分析,综合研究各属间的差异水平,明确石磺科的分属状况,鉴定新记录或新种,并作出科学命名,建立石磺科贝类分类体系,揭示属种系统演化和亲缘关系,为石磺资源综合利用和增殖保护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论摘要:

作为一种新近发展迅速的食用海鲜,石磺已在苏、浙、闽等地形成广泛市场;同时,其利用涂泥中有机物为食的习性具有良好的生态意义;变态过程研究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繁殖生物学研究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一种雌雄同体的高等贝类其受精机制的探讨也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而有关我国石磺的系统分类工作在项目申报时仍然空白。 本项目在完成我国大陆沿海5地石磺初步采集和探索研究基础上,再进行全国沿海石磺科贝类的全面采集,采用模式法对我国石磺科贝类进行形态学比较、系统分类和科学命名,即采用主要形态指标的差异分析对我国各地石磺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进行详细比较。在已有瘤背石磺生殖系统、繁殖习性、胚胎发育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细胞分子水平的核型分析、主要同工酶、mtDNA和核基因的部分序列(16S rRNA、COI、18S rDNA、28S rDNA)以及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等的系统分析,综合研究了各属间的差异水平,明确了我国石磺科至少存在Onchidium, Platevindex, Paraoncidium, Peronia 4个属种,至少有3属种为新记录,基本建立了我国石磺科贝类分类体系,揭示了各属种的系统演化和亲缘关系,为我国石磺资源综合利用和增殖保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已完成原计划中的石磺外部形态、内部结构比较,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分类的主要工作;分子标记也由原计划的2个(16S rRNA、18S rDNA) 增加到现在的4个(16S rRNA、COI、18S rDNA、28S rDNA) ;分子水平揭示我国石磺科贝类至少存在5属6种;石磺科模式种的再描述和新属种(Onchidella sp.)采样分析工作仍在进行中。已完成预期研究成果中的各项指标,建成了我国石磺分类的技术体系,确定至少3-4个新记录种;发表学术论文11篇,其中SCI论文3篇;培养硕士研究生4名;全面完成了项目的各项考核指标。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2
  • 2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6 会议论文 1
期刊论文 34 会议论文 6
沈和定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