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含碳温室气体浓度梯度联网观测及源汇反演研究
  • 项目名称:含碳温室气体浓度梯度联网观测及源汇反演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41175116
  • 申请代码:D0510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5-12-31
  • 项目负责人:周凌晞
  • 依托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以目前备受关注的全球气候变化和碳减排为着眼点,针对《京都议定书》限排主要含碳温室气体,在我国5个大气本底站(青海瓦里关、北京上甸子、浙江临安、黑龙江龙凤山和云南香格里拉)开展大气CO2、CH4及CO浓度梯度联网观测研究和国际比对,探明我国典型地区含碳温室气体浓度时空变化特征、相互比例关系及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异同;在瓦里关站补充开展温室气体及相关微量成分垂直分布自动化采样(PCP/PFP)、多要素比对分析实验,耦合在线观测、采样分析及同期示踪物和气象资料,利用后向轨迹和足印函数(footprint),研究不同输送过程和气象条件对测点大气CO2和CH4浓度的影响及潜在源汇分布;对CarbonTracker大气反演模式进一步参数优化和校验,用网格嵌套方法初步实现降尺度精细化模拟,获得我国典型区域大气CO2浓度的动态分布。为CO2浓度变化-源汇研究和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服务于气候变化应对及减排谈判。

结论摘要:

以目前备受关注的全球气候变化和碳减排为着眼点,针对《京都议定书》限排主要含碳温室气体,在我国5 个大气本底站(青海瓦里关、北京上甸子、浙江临安、黑龙江龙凤山和云南香格里拉)开展大气CO2、CH4 及CO 浓度梯度联网观测研究和国际比对,探明我国典型地区含碳温室气体浓度时空变化特征、相互比例关系及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异同;在瓦里关站补充开展温室气体及相关微量成分垂直分布自动化采样(PCP/PFP)、多要素比对分析实验,耦合在线观测、采样分析及同期示踪物和气象资料,利用后向轨迹和足印函数(footprint),研究不同输送过程和气象条件对测点大气CO2 和CH4 浓度的影响及潜在源汇分布;对CarbonTracker 大气反演模式进一步参数优化和校验,用网格嵌套方法初步实现降尺度精细化模拟,获得我国典型区域大气CO2 浓度的动态分布。为CO2 浓度变化-源汇研究和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服务于气候变化应对及减排谈判。本项目发表和接受发表论文3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1篇。颁布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2项,获得软件著作权6项。培养毕业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1名,正在培养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1人。项目成员担任国际国内多个学术组织成员,推进相关领域工作和国际地位提升,获得联合国WMO 高度赞赏。为多项国家科技计划和建设项目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平台,为引导规范各级观测网建设提供了示范溯源。数据用于全球同化数据库、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每年度《WMO 温室气体公报》、《中国温室气体公报》和《中国气候变化监测公报》。2012-2015 主笔的决策咨询报告多次获得国家领导人重要批示,支撑了IPCC等国际科学评估、UNFCCC等议题谈判和《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等内政外交国策制定,并被持续纳入2012-2015期间第4、5、6、7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成果清单》。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38
  • 0
  • 0
  • 0
  • 2
期刊论文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16 会议论文 3 著作 3
周凌晞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