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北祁连山晚新生代构造活动裂变径迹年代学研究
  • 项目名称:北祁连山晚新生代构造活动裂变径迹年代学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40472112
  • 申请代码:D0211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05-01-01-2007-12-31
  • 项目负责人:万景林
  • 负责人职称:副研究员
  • 依托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批准年度:2004
中文摘要:

选择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逆冲褶皱带与阿尔金左行走滑断裂带交汇处的酒西盆地,基于"盆-岭"关系,运用磷灰石碎屑颗粒裂变径迹法、高差法、热史模拟法,完成对酒西盆地内浅埋藏碎屑沉积、出露理想的、并已建立磁性地层时间标尺的红柳峡、老君庙两剖面及就近北祁连山山体系列样品的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测试,以盆地碎屑中最年轻年龄组份出现的时间与山体样品热史模拟结果比对研究,讨论北祁连山晚新生代构造活动的时空演化。另外关注研究区内广泛沉积的砾岩层,以裂变径迹法揭露其所含构造热年代学信息,并尝试对其最年轻年龄组份进行热史模拟,以获取砾岩源区热演化史信息。本申请比对研究所揭示的"盆-岭"关系中的构造热年代学信息,对进一步了解青藏高原隆升动力学机制及时空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论摘要:

新生代祁连山何时隆升对于制约青藏高原隆升的动力学模型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动力学模型预测了不同的时间,如下地壳流动模型(Royden et al., 1997)和地幔对流剥离模型(Molnar et al., 1993)预测的祁连山开始变形的时间为约10Ma,而逐步扩展模型(Tapponnier et al., 2001)预测祁连山开始变形的时间为<5Ma。酒泉盆地老君庙剖面和红柳峡剖面的碎屑颗粒裂变径迹表明,盆地中沉积物二次循环发生的时间为8-10Ma。祁连山旱峡和白杨河剖面的裂变径迹数据显示,这些样品经历了部分退火作用,热历史模拟结果表明他们可能经历了2次快速剥露事件,分别为30-40Ma和7-10Ma。这表明晚新生代祁连山约8-10Ma发生变形,支持下地壳流动模型和地幔对流剥离模型预测的结果。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5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万景林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