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绵羊种布鲁氏菌019株感染的分子机制研究
  • 项目名称:绵羊种布鲁氏菌019株感染的分子机制研究
  •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30960288
  • 申请代码:C180502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0-01-01-2012-12-31
  • 项目负责人:陈创夫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石河子大学
  • 批准年度:2009
中文摘要:

绵羊种布鲁氏菌易感宿主范围较小,仅感染绵羊、小鼠,不感染人。B.ovis 019株是我国分离鉴定的绵羊布鲁氏菌。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新疆是该病的流行疫区,部分当地牧工血清呈现R+反应,并出现布病临床症状,表明新疆绵羊种布鲁氏菌感染人。本项目通过双向电泳、质谱分析技术获得B. ovis 019和标准株的差异外膜蛋白,建立B. ovis 019和标准株侵染人、羊巨噬细胞模型,分别获得cDNA文库。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差异外膜蛋白与人巨噬细胞、羊巨噬细胞相互作用的结合蛋白表达变化谱,进一步通过免疫共沉淀技术筛选验证新疆绵羊种布鲁氏菌跨宿主感染的因子和蛋白。揭示B.ovis 019株跨宿主感染的分子机制,为绵羊种布鲁氏菌药物靶点的选择和潜在抗原蛋白的筛选提供科学依据。

结论摘要:

绵羊种布鲁氏菌的感染宿主范围较小,仅感染绵羊、小鼠,不感染人。布鲁氏菌新疆019株是我国最早分离、鉴定的绵羊附睾型布鲁氏菌,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新疆绵羊种布鲁氏菌病流行的疫区,部分当地牧工的血清呈现R+反应,并出现布病临床症状,表明绵羊种布鲁氏菌新疆019株能感染人。本研究采用双向电泳、酵母双杂交技术等技术筛选差异外膜蛋白与人、羊巨噬细胞相互作用的结合蛋白,为揭示B.ovis 019株致病分子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本实验采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对绵羊种布鲁氏菌019株和标准株ATCC25480蛋白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了11个蛋白点表达丰度增加,5个蛋白点表达丰度下降,新增加蛋白5个,缺失2个,质谱技术分析23个结果,其中外膜蛋白有4个为omp31、VirB2、VirB8、omp25;成果获得了B.ovis 019株、标准株ATCC 25849侵染牛/人巨噬细胞文库,文库的重组率均在96%以上,构建的cDNA文库库容量均大于106,插入片段大小在0.2-4kb;构建了绵羊种布鲁氏菌019株和标准株ATCC25480外膜蛋白omp31、VirB2 、VirB8的诱饵蛋白,分别与绵羊/人巨噬细胞的cDNA文库进行互作,筛选到布鲁氏菌差异表达蛋白与巨噬细胞相互作用的蛋白有10个;同时完成了布鲁氏菌019株的全基因组测序,共获得31个scaffolds、722个contigs和3529个ORFs,经多基因组遗传进化比较分析和共线性分析,结果显示在基因组学水平上,布鲁氏菌019株与猪种布鲁氏菌同源性更高。本实验筛选并获得了019株、标准株外膜蛋白与牛/人巨噬细胞互作的结合蛋白,并对该菌株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获得了全基因组信息,为进一步揭示B.ovis 019株跨宿主感染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为人布鲁氏菌病的药物靶点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9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6 会议论文 1
期刊论文 5 会议论文 6
陈创夫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