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建立绵羊种布鲁氏杆菌(B.ovis)侵染巨噬细胞的细胞模型和酵母双杂交体系技术寻找并研究新疆绵羊种布病菌omp25、omp31、omp36、BaGroEL和HtrA(high temperature requirement A)等五种外膜蛋白在侵染巨噬细胞过程中的可能的结合蛋白。1980年在新疆石河子紫泥泉种羊场首次从新西兰进口种公羊及其后代公羊中发现了绵羊种布鲁氏杆菌,20多年的研究表明,绵羊感染率达21.2%,同时对人也有传染性,是严重危害新疆养羊业和人体健康的一种人畜共患细菌。本项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对侵染过程中巨噬细胞表面或胞内与细菌膜表面蛋白相互作用蛋白的研究,从而为进一步揭示布鲁氏杆菌侵染并寄居在巨噬细胞体内的机制奠定基础。
本项目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研究了绵羊种布鲁氏菌019株omp25、omp31、omp36、GroEL和HtrA五种膜蛋白与该菌株侵染后绵羊巨噬细胞相互作用的靶蛋白。首先,应用分子生物技术克隆了绵羊种布鲁氏菌019株五种膜蛋白基因,并将这些基因插入到pGBKT7载体中构建成诱饵质粒。其次,分离培养绵羊肺泡巨噬细胞,建立绵羊种布鲁氏菌019株侵染绵羊肺泡巨噬细胞实验模型,构建绵羊巨噬细胞cDNA文库。最后,分别将携带有诱饵质粒的酵母菌Y187与携带有绵羊肺泡巨噬细胞cDNA文库的酵母菌AH109进行配合,筛选阳性菌,提取质粒并测序分析。结果表明,筛选的的靶蛋白有特异性半乳糖血凝素、趋化因子配体16、CD48分子、溶酶体辅助蛋白2、功能未知蛋白LOC506622、铁蛋白重链多肽、KIF7蛋白、肿瘤坏死因子诱导蛋白TSG-14、N-Myc作用因子、SGT1蛋白、甾类产生急性调节蛋白、C19orf10样蛋白、脂肪酸结合蛋白4、ISG15泛素样修饰因子。通过巨噬细胞靶蛋白与细菌膜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为进一步揭示布鲁氏菌侵染、寄居于巨噬细胞体内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