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转型期西安市新城市贫困的时空分异与效益评价研究
  • 项目名称:转型期西安市新城市贫困的时空分异与效益评价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41171142
  • 申请代码:D010203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5-12-31
  • 项目负责人:薛东前
  • 依托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依据城市地理学、城市社会学的相关理论,以处于社会经济转型、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的西部超大型城市、老工业基地西安市为研究对象,使用arcGIS软件的空间统计与分析功能,以社区为单位,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对近20年来西安市新城市贫困的发展历程和时空分异展开系统研究(1990-2009)。重点考察了不同时期新城市贫困的核定标准、新城市贫困的空间格局与城市要素格局(包括人口、经济、环境和功能等要素)的时空耦合关系、新城市贫困人群的微观行为空间、新城市贫困布局的区位化规律,和新城市贫困空间格局的综合效益。本项目的开展弥补了现有新城市贫困研究对长时间序列的系统研究较少、对时空分异及演化规律关注不足的缺陷,提供了探索新城市贫困问题的新视角,丰富了城市地理学和城市社会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在实践上,有助于从较长的时间序列上,科学认识我国转型期的新城市贫困问题,为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与社会结构提供科学依据。

结论摘要:

本项目以处于社会经济转型、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的西部超大型城市、老工业基地西安市为研究对象,以街区或社区为基本单位,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对20余年来西安市新城市贫困的发展历程和时空分异展开系统研究(1990-2013)。重点考察了新城市贫困的空间格局与城市要素格局(包括人口、经济、环境和功能等要素)的时空耦合关系、新城市贫困人群的微观行为空间、新城市贫困布局的区位化规律和新城市贫困空间格局的综合效益。 首先,项目通过资料收集和实地调研获取了大量相关资料,建立了系统的、长时间序列的西安市新城市贫困综合数据库;其次,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综合运用恩格尔系数法、AF多维贫困计量等方法,对1990年、2000年和2013年西安市的新城市贫困标准进行界定,甄别出不同时期的新城市贫困人群;第三,运用综合贫困指数,借助Arcgis软件,分析不同时期新城市贫困的空间布局、集聚类型与强度、结构特征、相互作用关系及动态演化;第四,分别以城市环境格局、城市人口格局、城市功能格局、城市收入不平等和城市阶层聚居为切入点,分析西安市新城市贫困格局与其他城市要素格局的时空耦合关系及机理;第五,采用典型区微观研究方法,探讨典型区内新城市贫困群体的生活质量,及通勤、休闲等微观行为的时空特征;第六,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空间效益等多个方面构建评价模型,对西安市新城市贫困的空间格局进行综合效益评估,并从体制变革、经济转型、社会保障和空间优化等方面提出新城市贫困治理的对策建议。 本项目按计划执行,完成了项目研究报告,在境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5篇,其中权威及核心以上期刊论文18篇。相关成果《基于SE-DE模型的西安市土地利用效率及优化对策研究》获2013年陕西省土地学会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完成专著1部(《城市贫困的空间视角耦合、分布与格局》,拟于2016年出版)。通过项目研究,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科研能力的研究生与青年教师(博士后1人,博士生2人,硕士生18人,青年教师3人,访问学者1人)。项目按期完成了既定研究任务。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27
  • 0
  • 0
  • 0
  • 0
期刊论文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21 会议论文 2 专利 1
薛东前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