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混合交通流环境下交通冲突技术基础理论研究
  • 项目名称:混合交通流环境下交通冲突技术基础理论研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50908050
  • 申请代码:E0807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0-01-01-2012-12-31
  • 项目负责人:刘攀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东南大学
  • 批准年度:2009
中文摘要:

交通冲突技术是当前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的交通安全间接评价方法,但也是交通安全学领域存在相当争议的一项技术。本课题针对当前国内外交通冲突技术理论体系中的缺陷,结合我国道路交通环境基本特点,深入研究混合交通流环境下交通冲突技术基础理论中若干关键问题。通过定量化定义交通冲突和规范交通冲突数据采集流程,克服交通冲突技术主观性较强的缺点。构建针对典型交通设施的交通冲突模型,以拓展交通冲突技术应用范围。研究不同类型交通冲突对交通安全的相对影响性,以提出不同类型交通冲突在交通安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系数。在研究基础上提出符合我国国情,满足一般工程精度要求,兼顾不同道路使用者特点的交通安全评价方法,为交通安全改造和安全设计提供必要的技术依据。

结论摘要:

交通冲突技术是当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交通安全间接评价方法。本课题针对当前国内外交通冲突技术理论体系中的缺陷,结合我国道路交通环境基本特点,深入研究混合交通流环境下交通冲突技术中若干关键问题。在南京、昆明、扬州等城市选取了95个不同类型平面交叉口、9个匝道入口、10个城市快速路路段,通过录像观测方法获取交通冲突数据和各种可能影响交通冲突产生的参数。获取了2039小时有效视频数据,从中提取交通冲突样本57,841个,TTC样本48,162个,机动车驾驶人行为样本80,977个,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为样本34,705个。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了交通冲突定量化定义方法、交通冲突标准化数据采集方法、针对典型交通设施的交通冲突模型和混合交通流环境下基于交通冲突技术的交通安全评价方法等问题。分析了交通冲突定义方法和交通冲突技术有效性的关系,提出通过改善交通冲突的定义方法改善交通冲突技术的有效性。研究表明,当以碰撞时间(TTC)1.5-1.8秒作为阈值界定交通冲突时,不同交通设施单位时间内交通冲突和事故发生频次的比值最稳定,因此建议在安全分析和评价时仅考虑碰撞时间在1.8秒以下的避险行为。针对交通冲突数据抽样缺少理论依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抽样技术的交通冲突采样方法,在总调查时间减少的前提下显著提升了调查精度。研究了基于微观仿真技术的交通冲突数据获取方法,提出了一种针对微观仿真软件VISSIM和SSAM的二阶段参数标定方法,显著提升了仿真冲突和实际冲突的一致性。系统研究了平面交叉口机-机,机-非,机-人冲突的类型划分、分布特征和产生机理,构建了一系列针对不同类型交通冲突的冲突预测模型,可用于定量分析平面交叉口交通流、交通控制和交通设计等要素对单位时间内交通冲突发生频次的影响,拓展了交通冲突技术的使用范围。将交通冲突预测模型用于交通安全评价,提出了一套以单位时段内期望冲突频次为指标,以事前-事后比较法和横断面分析法为核心的交通安全评价方法。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5
  • 20
  • 10
  • 0
  • 0
会议论文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13 会议论文 15
期刊论文 21 会议论文 2 获奖 4 著作 2
刘攀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