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应用独特电生理技术研究舒血管物质对豚鼠耳蜗螺旋动脉舒缩运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 项目名称:应用独特电生理技术研究舒血管物质对豚鼠耳蜗螺旋动脉舒缩运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31100829
  • 申请代码:C110201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4-12-31
  • 项目负责人:李新芝
  • 依托单位:石河子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噪音引起的听力丧失、年老性听力丧失和耳毒性听力丧失都与内耳循环系统损伤密切相关,而耳蜗螺旋动脉(SMA)作为供应耳蜗血流的主要血管在维持正常听力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对于SMA的研究较少,限制了我们更好的了解SMA在维持听力中所发挥的作用。本课题拟在离体豚鼠耳蜗螺旋动脉上进行以下研究1)应用免疫组化技术、Werstern-blot技术和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几种舒血管物质(P物质、前列环素、缓激肽、ATP和血管活性肠肽)相应受体是否表达在SMA。2)应用电生理技术研究以上舒血管物质的离子机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调节关系。3)应用压力肌动图测血管直径和[Ca2+]i技术研究舒血管物质对SMA舒缩运动和[Ca2+]i浓度的影响。本课题旨在揭示常见舒血管物质对耳蜗螺旋动脉舒缩运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阐明血管活性物质如何调节内耳循环系统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结论摘要:

本课题应用电生理技术技术、Werstern-blot技术和Real-time PCR技术比较研究离体豚鼠耳蜗螺旋动脉、肠系膜动脉和小脑前下动脉的生理特性和病理生理特性(低氧)的异同,并观察了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对微动脉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主要发现(1)微动脉间缝隙连接通讯存在显著差异,缝隙连接通讯顺序大小为肠系膜动脉>小脑前下动脉>耳蜗螺旋动脉,且微动脉平滑肌细胞膜上大电导钙激活钾电流的幅度大小顺序小脑前下动脉>肠系膜动脉>耳蜗螺旋动脉。结果提示耳蜗螺旋动脉缝隙连接通讯较差,钙激活钾通道表达亦较少,可能是耳蜗螺旋动脉亦发生痉挛的原因。(2)低氧通过激活小脑前下动脉、肠系膜动脉和耳蜗螺旋动脉平滑肌细胞膜上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降低血管紧张度,同时通过抑制平滑肌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使急性缺氧产生的伤害信息局限在局部。低氧激活钙激活钾通道和抑制缝隙连接通讯的程度依次为小脑前下动脉>肠系膜动脉>耳蜗螺旋动脉。(3)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如18β-甘草次酸、甘珀酸、2-APB、DPBA、氟灭酸、尼氟灭酸和奎宁等能够浓度依赖和可逆的抑制微动脉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且对不同部位微动脉缝隙连接通讯的抑制的IC50数值相似,提示不同部位微动脉上组成缝隙连接通道的连接蛋白的种类相似或相同。此外,18β-甘草次酸和甘珀酸能够浓度和电压依赖性地抑制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电流,2-APB和DPBA能够浓度和电压依赖性地抑制电压依赖钾通道电流,而氟灭酸、尼氟灭酸和奎宁能够浓度和电压依赖的增强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电流。本课题研究结果为阐明血管活性物质如何调节内耳循环系统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29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李新芝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