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骶髂关节错位与腰椎间盘退变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 项目名称:骶髂关节错位与腰椎间盘退变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81173358
  • 申请代码:H2719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5-12-31
  • 项目负责人:沈国权
  • 依托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脊柱退行性疾病严重困扰着人类的身心健康,复杂的病理因素使腰腿痛反复发作,久治不愈,最终发展成为慢性顽固性疾病。临床实际发现,难治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常合并有骶髂关节错位,腰椎调整手法配合髂、骶骨矫正手法治疗腰腿痛疗效显著,复发率低。生物力学研究表明,脊柱与骨盆在结构上是一个复合体,腰椎间盘和骶髂关节在生理上相互联系,但骶髂关节错位与腰椎间盘退变之间相互影响的力学机制尚未得到明确阐述。本研究根据中医的整体观念,拟流行病学调查骶髂关节错位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之间的关系;应用影像资料和生物力学知识来研究骶髂关节错位与腰椎间盘退变之间的力学机制;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骶髂关节位移对腰椎间盘应力、应变及位移的影响。从而阐明骶髂关节错位与腰椎间盘退变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慢性顽固性腰腿痛提供一个新的认识理念和治疗途径。

结论摘要:

腰腿痛病为临床常见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被认为是引起腰腿痛的主要病理因素。临床上,一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传统手法或外科手术局部治疗后,临床疗效不显著,且常反复发作久治不愈,最终发展成为慢性顽固性腰腿痛。早在20世纪初,骶髂关节错位被认为是腰腿痛的主要来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骶髂关节的退行性改变、炎症破坏等病理因素是引起腰腿痛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沈国权教授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和骶髂关节错位之间有相关性,并提出腰椎间盘突出症和骶髂关节错位是“二联症”的假说。在该理念的指导下,运用腰椎微调手法配合骶髂关节调整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骶髂关节错位“二联征”,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但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生物力学作用机制研究尚需进一步开展。本课题拟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统计学相关性研究和三维有限元分析的方法,探讨骶髂关节错位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之间的相关性以及生物力学机制,为临床治疗慢性顽固性腰腿痛提供一个新的认识理念和治疗途径。通过此次研究,课题组得到以下结论。首先,通过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骶髂关节紊乱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显著相关,腰4-5椎间盘突出症与髂骨旋转紊乱存在相关性,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与骶骨倾斜紊乱存在相关性。同时,总结相关规律,发现髂骨为旋转紊乱,有旋前紊乱、旋后紊乱和内旋、外旋紊乱;骶骨为倾斜紊乱,即前倾紊乱、后仰紊乱、左右倾斜紊乱,均是耦合紊乱。其次,通过影像学资料及生物力学知识分析,发现腰椎间盘退变后脊柱常呈保护性侧弯,影响脊柱的整体曲线和承重力线,骨盆随之可产生代偿性倾斜,导致骶髂关节紊乱,进一步造成骨盆发生相应的倾斜或旋转紊乱。第三,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发现骶髂关节是躯干与下肢应力传递的枢纽,由此腰椎间盘退变合并骶髂关节错位导致人体承重力线的偏移,骶髂关节错位可加重身体两侧应力失衡,如果骶髂关节错位没有得到纠正,应力差异的存在,突出的椎间盘受到持续不均匀的应力刺激,将导致椎间盘反复发作,病程延长。此次课题开展以来,培养博士生1名,研究生2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同时,每年举办性脊柱微调手法继续教育班,进一步扩大“骶髂关节错位与腰椎间盘退变之间的相关性”理念的交流与发展。实现了预定目标,完成任务书既定任务。为提高手法治疗腰腿痛病临床疗效,完善中医推拿理论体系提供客观依据。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4
  • 1
  • 0
  • 0
  • 0
相关项目
沈国权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