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发生后脑侧支循环建立包括早期的血管舒张与随后的血管新生。我们前期的研究已证实针刺在血管新生方面的确切作用及相关机制,针刺是如何在侧支循环启动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正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本研究以线栓法复制脑梗死大鼠模型为研究对象,以脑梗死后血管舒缩为主线,从调控血管舒缩的肾素 - - 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入手,选取RAS系统的主要活性因子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其受体(AT1R、AT2R)以及AngⅡ所介导的肌醇磷脂双信号系统的关键指标(Gq蛋白、IP3、DAG及钙调素)为观测指标,应用激光多普勒、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Western-blot以及放免和薄层分析等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动态直观观测脑梗死后血流改变及上述指标的变化规律和针刺干预效应,探讨针刺人中穴对脑梗死后血管舒缩的干预机制,在理论上验证和丰富脑梗死侧支循环发生发展的"微血管枢纽学说"。
DU26;electroacupuncture;the relaxation and contraction;AngⅡ;inositol phospholipids system
本研究以线栓法复制脑梗死大鼠模型为研究对象,以脑梗死后血管舒缩为主线,从调控血管舒缩的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入手,选取RAS系统的主要活性因子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其受体(AT1R、AT2R)以及AngⅡ所介导的肌醇磷脂双信号系统的关键指标(Gq蛋白、IP3、DAG及钙调素)为观测指标,应用激光多普勒、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Western-blot以及酶联免疫等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动态直观观测脑梗死后血流改变及上述指标的变化规律和针刺干预效应,探讨针刺人中穴对脑梗死后血管舒缩的干预机制。 结果表明1.电针组梗死侧局部脑血流量的显著增加早于模型组,电针组健侧脑血流代偿优于模型组;2.电针组脑梗死容积显著低于模型组,脑梗死容积峰值出现迟于模型组且显著低于模型组;3.MCAO后,AGT、AT1、AT2基因的mRNA表达均增加,电针组AGT基因mRNA表达的显著上调迟于模型组;AT1基因mRNA的表达低于模型组,表达趋势较模型组更为平稳;AT2基因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4. 应用免疫蛋白印迹的方法发现MCAO后,模型组AGT、AT1、AT2、Gq、CaM的蛋白表达均增加,Gq、CaM表达异常活跃。电针组AngⅡ蛋白的显著表达迟于模型组,针刺组蛋白表达峰值后的下降平缓AT1的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AT2的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针刺显著下调急性期Gq蛋白的高表达;针刺组CaM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5.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发现缺血核心区、半暗带区的神经元,胶质细胞胞膜、胞浆内均有AngⅡ蛋白、AT1R,AT2R阳性表达,电针人中穴可以良性调节AngⅡ及其受体在脑组织的表达,促进脑梗死早期血管舒张,改善脑供血。6. 电针人中穴可显著下调肌醇磷脂系统关键因子DAG、IP3的表达。研究表明电针人中穴可以可缓解脑血管的痉挛状态,促进脑血管舒张,增加脑血流,降低脑梗死容积,其作用机制是针刺对急性脑缺血大鼠AngⅡ及AT1、AT2受体表达有良性调整作用,并对肌醇磷脂系统关键因子(Gq、DAG、IP3、CaM蛋白的)增高趋势有抑制作用。已发表论文2篇,已接受论文2篇,待发表论文2篇。培养研究生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