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退田还湖"后,鄱阳湖新增水面800多平方公里,增加蓄洪容积45亿立方米。但区内人与自然争夺有限的土地资源的矛盾十分尖锐。要解决好退田还湖造成的人均耕地减少和移民生计问题,必须挖掘单退和双退圩堤内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潜力。因此,如何在保障湖区防洪安全的同时,兼顾经济的发展,寻求堤垸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改变河、湖洲滩湿地利用方式,成为鄱阳湖地区农业产业结构重建和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本课
实施"退田还湖"后,鄱阳湖退田还湖区人与洪水争夺有限的土地资源的矛盾十分尖锐。要解决好退田还湖造成的人均耕地减少和移民生计问题,必须挖掘单退和双退圩堤内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潜力。本课题立足于退田还湖地区水土资源利用和防洪工程的现状,综合评价区域内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承载能力;分析退田还湖后鄱阳湖的洪水水位特征;基于GIS技术,利用因子分析法,选取湖区降水、五河流域水系、综合地形、水利工程影响和过境洪水因子影响为评价指标,探讨了湖区洪水灾害的危险性分布规律和风险分布规律;分析了鄱阳湖区洪水灾害损失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关系,设计了基于GIS和RS技术的鄱阳湖区洪水灾害损失评估总体结构框架,建立了洪水淹没范围模拟模型、洪水损失率计算模型和基于GIS空间信息单元格洪灾损失评估模型三大模型;实现了社会经济数据的空间展布,对鄱阳湖区进行洪灾损失评估,提出湖区防洪风险的管理策略。以洪灾风险为主要风险确定了鄱阳湖退田还湖区内各种避洪农业模式的风险度量指标,建立了退田还湖区综合避洪农业模式的多目标优化模型。提出了该地区效益大风险又小的综合避洪农业发展可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