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抽薹差异极显著、遗传性状稳定的优良萝卜高代自交系及其配制的相应遗传分离群体为试材,在室内温光人工调控与不同生态区室外田间种植两种条件下,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研究萝卜晚抽薹性状的遗传机制,以揭示其遗传规律;采用BSA与GRA策略,对晚抽薹性进行RAPD、AFLP与SSR等多种标记分析,以获得与抽薹性主效位点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运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DD-RT-PCR,主要采用cDN
对不同抽薹习性萝卜种质资源进行了抽薹性评价、品种鉴定以及遗传多样性的分子标记分析;采用抽薹差异显著、遗传性状稳定的优良高代自交系,构建了多个遗传分离群体;以Nau-Wh、Nau-Lhz及其配制的相应遗传分离群体为试材,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联合分析,发现萝卜抽薹性状符合两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F2群体两对主基因以加性效应为主,主基因遗传率超过50%;建立并优化了萝卜基因组DNA的RAPD、ISSR、RAMP、SRAP、MSAP、AFLP等重要遗传标记的分析体系;采用BSA与GRA策略,对抽薹性状进行多种遗传标记分析,获得与抽薹性主效位点紧密连锁的RAPD标记4个、ISSR标记1个、SRAP标记1个,并成功将RAPD标记LBRp10-557转化成SCAR标记;构建萝卜品种间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对萝卜mRNA差异显示技术(DD-RT-PCR)体系进行优化,运用该技术分离克隆多个抽薹相关基因cDNA片段,其中24个成功登录GenBank(Accn No. EL738620-EL738643)。研究结果为阐明萝卜晚抽薹分子机理以及晚抽薹分子育种、优良新品种选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