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由“点”到“面”髂骨固定对抗髂骨钉松动的效应和机理研究
  • 项目名称:由“点”到“面”髂骨固定对抗髂骨钉松动的效应和机理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31170902
  • 申请代码:C100102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5-12-31
  • 项目负责人:于滨生
  • 依托单位:中山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克服髂骨钉松动仍然是脊柱-骨盆固定手术的难题。我们对髂骨钉通道进行了影像学剖析,确立了理想的置钉部位,并通过生物力学研究证明了增加螺钉长度和直径、骨水泥强化可提高髂骨钉固定强度,但这些技术均不能有效克服松动;对双髂骨钉技术的测试发现,增加固定点不仅显著提高髂骨钉抗松动能力,而且降低了髂骨钉应力。因此,我们首次提出抑制髂骨钉松动的新机制,即通过使用髂骨垫片,将髂骨固定由"点"向"面"转换,从而分散髂骨钉应力。本项目拟通过体内、体外生物力学实验以及启用应变片测定和有限元分析方法,旨在获得垫片直接抑制髂骨钉松动的可靠证据。本项目将阐明由"点"到"面"髂骨固定对分担髂骨钉应力、降低髂骨钉松动率和提高脊柱-骨盆固定强度的作用与机制、为解决髂骨钉松动的临床难题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

结论摘要:

髂骨钉技术被广泛使用于骶骨骨折、感染、肿瘤、畸形手术中脊柱骨盆稳定重建,使患者早期恢复行走功能。相对于其他内固定技术,髂骨钉技术可提供更强的即刻稳定性。然而1到5年随访结果 :髂骨钉松动率高达30%-100%。髂骨钉松动可导致脊柱骨盆固定的失稳、畸形矫正丢失、假关节形成等。降低单枚螺钉的承载应力是减少髂骨钉松动的关键。依据螺钉与骨接触面的受力,设计垫片将来自内固定的应力通过“面”传递至周围骨,从而在一侧髂骨应用单枚螺钉即可达到分散应力的目的,避免了增加固定点(双髂骨钉技术)方法的缺点。本课题完成了以下研究工作 :1、垫片对抗疲劳载荷下髂骨钉松动的效应,发现髂骨钉垫片可以显著减少疲劳应力下单枚螺钉的松动;2、垫片对于疲劳载荷下脊柱-骨盆固定系统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影响,本研究发现脊柱-骨盆固定系统在疲劳垂直应力下,头尾两端的固定点最容易首先出现松动,而髂骨钉垫片显著提高了尾端髂骨固定点的固定强度,同时增加了整体固定的稳定性。3、虽然髂骨钉松动很常见,然而对其松动的评价标准一直存在争论。本研究对钽金属内固定松动的核磁共振平扫结果进行了系统评价,得出钽金属的核磁T1成像相对其他方法评价内固定松动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为内固定松动提供了良好的评价模型。通过对髂骨钉松动的系统研究,明确垫片对抗髂骨钉松动的效果以及髂骨钉垫片在疲劳载荷下维持固定系统整体稳定性的作用,提出一种简单、易行、有效提高脊柱-骨盆内固定稳定性的方法。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6
  • 0
  • 1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7 会议论文 13
于滨生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