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自然灾害事件次声源定位及传播理论研究
  • 项目名称:自然灾害事件次声源定位及传播理论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11174320
  • 申请代码:A040507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5-12-31
  • 项目负责人:滕鹏晓
  •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本项目研究广域范围异常次声源监测技术,通过建立覆盖我国疆域的次声传感器网络系统平台,对自然事件的次声波源定位跟踪,在此基础上研究自然事件次声波的产生和次声的远距离传播特性,前期连续的数据观测表明重大自然事件如地震、台风、泥石流等发生前、后会释放出频率低、幅值较高、特征明显的次声波,由于这种极低频次声波的传播受风向、温度梯度和地貌影响很大,常规的简单阵列定位算法不能获得准确的结果,本项目将研究广域随机阵列的次声定位方法,采用彩虹图法和声成像法给出复杂次声场的云图,实现次声源定位,在此基础上,分离不同自然灾害产生的次声信号,通过研究次声波与自然事件在时间、空间及其他参数上的对应关系,建立次声波与自然事件的关联性,可能帮助人们了解自然事件的产生过程,进而建立有效的观测机制,本项目所建立次声监测网络系统也将促进次声学研究的发展。

结论摘要:

本项目研究广域范围异常次声源监测技术,通过建立覆盖我国疆域的次声传感器网络系统平台,对自然事件的次声波源定位跟踪,在此基础上研究自然事件次声波的产生和次声的远距离传播特性,研究广域随机阵列的次声定位方法,实现次声源定位,通过研究次声波与自然事件在时间、空间及其他参数上的对应关系,建立次声波与自然事件的关联性,可能帮助人们了解自然事件的产生过程,进而建立有效的观测机制。本项目研究自2012年1月获得资助开始,根据项目研究内容经过四年的研究(1)改进了低频次声传感器。建立了传感器设计和误差分析模型,使得理论模型与实际设计能很好的吻合;改进工艺,大大提高了传感器的一致性和长期工作的稳定性,为次声传感器网络的建立及稳定运行奠定基础。(2)建立了覆盖我国疆域的次声传感器网络系统平台,在全国各地建立了38个站点,具备一定的规模,次声传感器网络系统持续监测多地异常次声信号,获得可靠有价值的数据,为项目的研究提供平台支持。(3)完成异常次声波源远距离传播规律研究,建立了基于较高精度和实时性的ERA-interim大气模型,大气剖面有效声速法能够直观的观测判断远距离次声波传播情况,能够判断次声波能否在大气声波导作用下远距离传播,并判断次声阵列接收到的实际次声波到达仰角和迹速度。(4)完成大气中异常次声源的定位、跟踪及次声源产生机理研究。建立了异常次声波特征分析方法,探索地震前兆异常次声源的定位,水坝产生的次声源定位及机理研究,极地低气压气旋次声源的定位与跟踪。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9
  • 4
  • 0
  • 0
  • 0
相关项目
滕鹏晓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