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Willis覆膜支架对实验性颈动脉瘤的治疗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 项目名称:Willis覆膜支架对实验性颈动脉瘤的治疗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30970793
  • 申请代码:H1816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0-01-01-2012-12-31
  • 项目负责人:李明华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 批准年度:2009
中文摘要:

覆膜支架用于治疗颅内动脉瘤尤其是颈内动脉瘤具有广阔的前景,我们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应用自行研制的颅内专用覆膜支架(Willis?)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研究结果。然而覆膜支架植入后仍有部分病例发生内瘘及远期支架内狭窄。有关覆膜支架植入后血管壁的整体愈合修复过程以及涉及的基因改变知之甚少。现有的少量文献关于内支架植入后的研究报道多集中在对单个或几个相关基因的研究。基因芯片微阵列技术为同时研究大量基因的差异表达提供了可能。我们在对Willis?支架植入后血管壁内皮化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的基础上,拟根据文献报道所涉及颅内血管壁修复过程的数百个基因,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进一步对动脉瘤以及覆膜支架植入后血管壁基因的差异表达进行研究,分析其主要的基因表达以及分子过程,并探讨影响覆膜支架植入后血管壁修复过程的主要分子机制,为进一步的携基因治疗以及Willis?覆膜支架在颅内血管的临床应用打下基础。

结论摘要:

一、犬颈动脉囊状和梭形动脉瘤模型建立 1、采用胰弹力蛋白酶消化经外科手术方法行端-侧吻合重建的旷置犬颈总动脉, 成功建立与人体颅内动脉瘤病理高度相似的犬颈动脉瘤模型。术后2个月病理检查动脉瘤壁可见少许炎性细胞浸润,vanGiesson染色可见旷置血管壁内弹力板完全破坏,瘤颈处内弹力板完整。该模型病理组织结构与人体颅内动脉瘤具有高度相似性。 2、采用三种方法制作犬颈动脉梭形动脉瘤模型,分别是胰蛋白酶诱导组、胰蛋白酶诱导加球囊局部扩张组及外科法颈静脉移植组,并对每组动脉瘤进行即刻以及随访影像学评估,影像检查方法包括DSA、CTA以及MRA,结果表明颈外静脉移植法手术操作相对复杂,但是技术成功率高,模型重复性及稳定性佳,适合应用于研究血流动力学及血管内介入治疗。胰蛋白酶诱导结合球囊扩张法诱导模型尽管有较高的肉眼可见的梭形动脉瘤改变,但是该法有较高的血栓形成率,这对血管内介入治疗研究不利。通过在颈总动脉血管内外膜使用猪胰蛋白酶,可以诱导出梭形改变,在部分模型观察到夹层改变。 二、3D DSA结合VR技术评估动脉瘤与邻近结构的空间关系采用颈静脉移植法制作颈动脉梭形动脉瘤模型,1月后行常规2D-DSA及3D-DSA检查。 比较2D-DSA及3D-DSA结合VR图像上,犬颈动脉梭形动脉瘤大小、形态有无区别。观察两种方法对动脉瘤与颈动脉分支血管空间关系的显示情况。结果表明2D-DSA及3D-DSA-VR成像在显示动脉瘤大小、形态方面无明显差异。 3D DSA结合VR重建,不仅可以可靠地显示动脉瘤的形态及大小,而且可以显示直径小于3mm的小动脉瘤,其价值优于2D DSA,也优于3D DSA结合SSD、MIP技术。另外,3D DSA结合VR技术可以清晰显示动脉瘤与邻近结构的空间关系。三、Willis覆膜支架治疗犬颈动脉梭形动脉瘤的实验研究采用颈静脉移植法制作梭形动脉瘤模型,植入自行研制的Willis覆膜支架,并设立裸支架和无支架对照,观察动脉瘤腔隔绝、内漏、支架移位塌陷、载瘤动脉再狭窄等情况。结果表明与裸支架比较,Willis覆膜支架在闭塞梭形动脉瘤瘤腔方面疗效显著;双支架较单支架疗效稳定,且支架发生移位、塌陷的几率较少。与裸支架比较,Willis覆膜支架使支架内皮化的过程缩短,支架-瘤壁见的血栓形成提前、过程缩短,是覆膜支架成功治疗梭形动脉瘤的病理基础。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16 会议论文 6 著作 3
李明华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