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艾灸对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黏膜持续炎症的控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项目名称:艾灸对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黏膜持续炎症的控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81173331
  • 申请代码:H2718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5-12-31
  • 项目负责人:吴焕淦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TLRs/NF-κB通路异常激活以及相关miRNAs表达异常是导致溃疡性结肠炎(UC)持续炎症的关键环节之一,本项目以此为切入点,应用组织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技术与方法,从该通路中主要正负调节因子TNF-α、IL-lβ和Tollip、PPARγ,正负调控基因miR-155、miR-16和miR-125b、miR-192,以及UC相关miRNAs差异表达角度,探讨TLRs/NF-κB通路正负调节因子和正负调控基因的表达异常,以及相关miRNAs在UC中发病中的作用,并研究不同灸法对其的干预机制.从临床与动物实验研究两方面证实, 艾灸可能是通过调节TLRs/NF-κB通路的正负调节因子以及正负调控基因表达异常,调控UC相关miRNAs表达,抑制TLRs/NF-κB通路的异常激活,有效控制UC结肠黏膜持续炎症,以达防治UC之目的。

结论摘要:

1、采用免疫学方法加局部刺激制备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观察艾灸疗法对UC大鼠TLRs/NF-κB信号转导通路正负反馈调节因子的影响。研究发现1)隔药灸和隔姜灸可以降低UC大鼠结肠组织TNF-α、IL-1β、NF-κBp65、Iκκ及IκB α的mRNA的表达,下调了IL-1β、TNF-α、p-iκB、p-NFκB蛋白的表达,上调Tollip蛋白表达,提示灸法治疗UC及其慢性炎症可能是通过TLRs/NF-κB信号通路起作用的。2)隔药灸和隔姜灸均可降低P53、P16的mRNA表达水平,下调P53蛋白表达,提示UC慢性持续性炎症与P53和P16相关,艾灸能通过抑制P53、P16缓解慢性炎症的作用。3)隔药灸对UC的作用主要与下调了miR-184、miR-3596a、miR-741-3p表达,上调miR-490-5p表达相关。隔姜灸对UC的作用主要与下调了miR-324-5p、miR-20a-5p和miR-184表达,上调了 miR-128-3p和miR-204-3p表达相关,提示不同灸法对UC效应与下调了miR-184的表达相关。 2、从临床上观察不同灸法对UC患者的疗效评价及对TLRs/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研究发现1)UC患者、CRC患者与健康人的结肠黏膜差异的miRNAs表达谱,提示miRNA参与UC和CRC疾病发生、发展。2)从中医证型疗效、症状评分和组织病理等方面评价不同灸法对UC的疗效,提示艾灸能有效缓解UC的症状。3)基于UC是艾灸的有效病症,观察不同灸法对TLRs/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隔药灸和隔姜灸均能下调NF-κB p65、Iκκ β的mRNA表达,均能上调Tollip、PPARγ蛋白表达;隔药灸上调IκB α、Tollip、PPARγ的mRNA表达,下调NF-κB p65、Iκκ β蛋白表达,其中IκBα蛋白仅被隔药灸上调;不同灸法治疗后均可下调TNF-α、IL-1β、P53、P16蛋白表达,提示艾灸能通过调节TLRs/NF-κB信号通路控制UC肠道的慢性炎症。4)隔药灸和隔姜灸治疗后上调了UC结肠miR-155、miR-125b的表达,下调了miR-16、miR-146表达,提示艾灸对UC持续性炎症的缓解作用与调节了miRNAs表达密切相关。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9
  • 0
  • 0
  • 4
  • 4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13 会议论文 5 获奖 1 著作 2
吴焕淦的项目
期刊论文 13 会议论文 5 获奖 1 著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