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下带太阳光能够辐照到的底栖水体是大型海藻最适宜的生长环境,因为这里光、温度、盐度、营养盐条件稳定,这里生长的海藻规避了潮间带生物所必需面对的极端变化的光照、温度、盐度和间歇性干露的自然变化过程。建国以来,在所有我国开展过的海藻资源实地调查研究中,只有一项涉及潮下带生态环境,其余全部为潮间带调查。我们对我国18000公里沿海潮下带生长的大型海藻资源了解几乎是空白。本项研究将重点聚焦我国黄海北部四个海水透明度相对较高的城市沿海,包括山东日照、青岛,威海和辽宁大连(北纬35o24′至39 o02′),选择大型海藻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在一年中最高的季节,有针对性的连续调查、活体采集、培养、形态结合基因条码鉴定所有采集的潮下带大型海藻物种,在全人工控温海水培养系统中,完成这些海藻繁殖生活史研究,扩充已有的经济海藻种质资源,开发新的潜在栽培海藻物种,由此拉开我国潮下带大型海藻资源研究和利用的序幕。
macroalgae;DNA barcoding;seaweed cultivation;;
整体而言,通过4个年度在黄海北部不同的4个城市的潮下带潜水采集,我们共获得了160多份大型海藻样品,结合形态特征、基因条码分析,完成了初步的鉴别;以马尾藻属海藻为代表,完成了部分物种线粒体基因组比对分析,为未来完善现有的基因条码识别技术积累了数据;针对我国重要的、进行大规模栽培的经济海藻海带、裙带菜、龙须菜,我们进行了广泛的种质采集和保存,共建立培养系360余个,并利用其中的培养系完成了部分品系选育和品种培育,和企业合作进行了初步的开发和利用,为未来种质改良和利用积累了材料;我们对有潜在开发前景的海藻进行了种质的收集和培养研究,在本项目的支持下,4年共发表论文13篇,2013-2014年度,课题组获得了三个国家海藻新品种证书,分别是裙带菜海宝1、2号,和海带205。从而在产、学、研三个领域都获得实质进展。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我们认识到,潮下带海藻资源调查的不易,这也是为什么我国海藻学工作者在建国以来鲜有人介入的原因。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我们积累了宝贵的一线潜水作业经验,我们将利用结余的经费,继续在未来的2年内,定点进行海藻种质的资源调查,将这项工作坚持下去,并不断完善分析方法,期望能够揭示有代表的海区潮下带海藻区系变迁的规律,继续研发新的分子鉴别技术,为我国海藻生物学研究和利用持续的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