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三种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抗HBV活性与作用机制研究
  • 项目名称:三种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抗HBV活性与作用机制研究
  •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21162041
  • 申请代码:B020402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5-12-31
  • 项目负责人:江志勇
  • 依托单位:云南民族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前期研究发现两种药用植物滨藜叶分药花、翼首花和传统中药荜茇具有抑制HepG 2.2.15细胞分泌HBsAg和HBeAg活性,其中滨藜叶分药花的90%和50%乙醇提取物还具有抑制HBV DNA活性。随后选择其中具有抗HBV活性的中药荜茇进行了前期化学成分研究,从分离鉴定的20余化合物中发现4个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HBV活性,其中2个化合物抑制HBsAg和HBeAg的IC50值均小于50μM。表明这三种植物中确实存在抗HBV的活性成分。本研究拟采用检测药物对HepG2.2.15细胞模型HBsAg和HBeAg及HBV DNA抑制活性为体外模型,分别对分离获得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HBV活性测定。对活性最好的化合物进行体内抗鸭乙肝病毒模型活性测定。对动物体内活性最好并具有应用前景的化合物进行初步作用机制研究,为发现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确有抗HBV活性的天然药物提供化学物质和理论研究基础。

结论摘要:

以生物活性为指导,对中药荜茇(Piper longum)和两种藏药植物滨藜叶分药花(Perovskia atriplicifolia)、翼首草(Pterocephalus hookeri)的90%乙醇提取部分进行了系统的抗HBV活性研究,从三种药用植物中分离获得了130余个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39个,新天然产物3个。对分离得到的量大的化合物采用HepG2.2.15细胞进行了体外抗HBV活性筛选,发现其中10个具有显著抑制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活性。选择其中活性最好的化合物进行了抗HBV DNA活性研究,其中7个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抑制HBV DNA作用。对其中3个结构新颖且抗HBV活性强的化合物(biperovskatone, norperovskatone和cantleyoside)进行了初步抗HBV活性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该3个化合物非作用于HBV的逆转录酶,对HBV病毒的共价闭合环状DNA (ccc DNA)无明显抑制作用,提示从滨藜叶分药花中获得的新颖二萜有新颖的作用靶点。更深入的作用机制研究有待后续深入。值得关注的是,本研究首次发现P. longum中的胡椒碱及其二聚体均具有显著的抗HBV活性,表明其中主要抗病毒活性成分为胡椒碱类衍生物。此外,还首次从滨藜叶分药花中获得了系列结构新颖的松香烷型二萜、icetaxane 型二萜二聚体、C18降icetaxane型二萜,重要的是该类化合物还显示出良好的抑制HBV活性;并从翼首草(P. hookeri)中分离得到系列环烯醚萜苷,这些环烯醚萜苷也表现出良好的体外抗HBV活性。本研究通过对三种药用植物系统活性成分研究,初步揭示了三种药用植物中抗HBV活性的物质基础。当前研究表明,本研究获得的结构新颖的二萜可能具有新型抗HBV作用靶点(非作用于HBV的逆转录酶,对HBV病毒的ccc DNA无明显抑制作用),因此本研究拟在后续工作中重点关注该两个新颖二萜的动物体内活性和作用机制。本项目发表论文11篇,其中SCI研究论文10篇,中文核心1篇。部分研究论文发表在《Tetrahedron》《Tetrahedron Letters》《Bioorg. Med. Chem. Lett.》《Planta Medica》《Helv. Chim. Acta》等天然药物国际著名期刊。申请专利5项,3项已公开。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6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12 会议论文 1
期刊论文 24 会议论文 7 获奖 4
江志勇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