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黄河贯通三门峡、古三门湖消亡与下游环境变异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对三门峡峡谷段黄河阶地、古三门湖湖滨阶地(湖积台地)、古三门湖沉积地层中记录的环境突变事件及出峡谷外区域环境演变的研究,确定了黄河贯通三门峡的时代,探讨了黄河贯通带来的环境效应。为全面认识黄河,预测黄河未来发展趋势,解决目前黄河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区域环境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研究及东亚环境变迁研究做出了贡献。
三门峡盆地和孟津东部平原间的基岩山地是黄河东流入海的最后屏障。本课题对盆地湖积台地(河流阶地)序列、山地段及孟津黄河出山口地区河流阶地序列进行了详细的地貌学研究。结合磁性地层学、磁化率和年代学等方法,确定了两盆地中最高湖积台地形成于约1.80~1.70Ma BP,而以最高河流阶地为代表的河湖转型事件在三门峡盆地出现于约0.20~0.15Ma BP,在垣曲盆地则出现于约0.80 Ma BP。三门峡以东山地中发育了T3(0.20~0.15Ma BP)和T4(0.60 Ma BP)两级阶地,垣曲以东山地发育了T3~T6四级基岩阶地,而孟津东部扣马阶地则最早形成于约1.20 Ma BP。不同地貌部位台地和阶地序列发育的差异,表明了黄河发育具有阶段性。白浪剖面T4阶地下部出露了一种指示湖泊或滞水环境的灰黄色-黄绿色粘土质粉砂层和褐黄中-细砂层, 而T3阶地呈内叠形式出现说明了该段黄河曾两次贯通,这些揭示了黄河时通时阻的形成模式。T3阶地在全河段连续出现和邙山地区形成巨厚的L1黄土堆积,说明直到约0.20~0.15Ma BP黄河才得以最终全线贯通,形成现代统一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