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沉积盆地动力学分析的思路为指导,以南海北部陆缘伸展型琼东南盆地同裂陷期沉积充填序列中晚渐新世陵水组底界和顶界(T7和T6)的形成过程分析为线索,通过识别和追踪这两个界面在盆地中的分布范围,明确其发育规模;分析和测定T7和T6界面的形成年龄及界面发育时的构造应力场和盆地构型的变化,确定其构造变革的性质;建立晚渐新世始末南海扩张等重大构造事件在盆内的响应,完善盆地的动力学演化过程;确定T7和T6界面对盆地深层油气成藏的影响与控制,建立相应的成藏模式,预测有利勘探区带,指导盆地的油气勘探和开发。项目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对晚渐新世始末南海扩张等重大构造事件及其在盆地演化过程中耦合效应的认识,所得结论将服务于盆地成因机制的探讨、盆地油气勘探的深化以及南海区域构造-沉积-成藏的研究。
Qiongdongnan basin;boundary with tectonic change;late Oligocene;hydrocarbon accumulation;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项目以南海北部陆缘琼东南盆地晚渐新世始末层序界面T7和T6为研究对象,围绕二者的形成过程及其控藏效应两个核心,综合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古生物等资料,以盆地动力学分析的思路为指导,辅以层序地层学等分析方法,对其识别标志、分布范围、界面性质、形成年龄以及界面形成前后的沉积演化、沉降史和构造应力场、深部热效应、油气成藏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T7、T6层序界面识别标志明显,规模巨大,具区域分布;(2)T7和T6分隔了断陷、断坳和坳陷三种盆地原型,反映出二者为高级别的构造变革界面;(3)T7界面年龄为28.5Ma,对应南海西北次海盆扩张减弱,中央次海盆主扩张期。T6界面年龄为23.03Ma,对应南海扩张脊向南跃迁及其走向从近EW向NE-SW的转变;(4)T7-T6发育前后盆地的沉积环境发生了由崖城期(T8-T7)陆相—海湾相转变为陵水期半封闭浅海相(T7-T6)再变为三亚期至今(T6-T0)开阔浅海—半深海相的显著变化;(5)晚渐新世前后沉降史具“幕式”特征,T7是同裂陷阶段断陷幕和断坳幕的分界,T6是同裂陷阶段和裂后阶段的分界;(6)T7下伏的小型断陷盆地群受控于NW-SE向拉伸应力场,T7-T6之间的断坳盆地由近SN向的拉伸作用所形成,而T6以上的坳陷盆地则以热沉降机制为主;(7)盆地深部地壳和岩石圈发生了与深度相关的、具分层差异性的伸展减薄,其形成演化是由南海西北次海盆和中央次海盆扩张过程中深部热物质的离散上涌流动所导致的下地壳塑性流动而引起;(8)T7、T6的形成演化可控源、控砂和控藏,发育断块型、凸起型、岩性尖灭型、水道型油气成藏模式,预测提出陵水低凸起—陵水凹陷—松南凹陷断裂转换带等7个盆地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本选题有助于提高对晚渐新世始末南海扩张等重大构造事件及其在盆地演化过程中耦合效应的认识,其研究成果可用于盆地成因机制、南海区域构造-沉积-成藏以及盆地油气勘探的探讨和深化。这些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