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区域农业旱灾适应性评价模型与风险防范模式研究
  • 项目名称:区域农业旱灾适应性评价模型与风险防范模式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41171402
  • 申请代码:D011002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5-12-31
  • 项目负责人:王静爱
  • 依托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以中国三大典型农业类型(雨养农业、灌溉农业、水田农业)为承灾体,构建区域农业旱灾适应性概念模型、评价模型和风险防范模式,建设农业旱灾适应性研究基础数据库,通过农户调查、文献调研和典型旱灾案例分析,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区域农业旱灾适应性诊断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基于区域灾害系统理论,构建旱灾风险评价的"三度模型",进行典型区农业旱灾的"分时、分区"风险评价,研究不同旱灾风险情景下的适应性对策选择和适应模式,定量分析产业结构、土地利用结构、种植结构和农民收入结构调整等区域农业旱灾适应性对策的实际效果。探讨中国"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旱灾风险适应体系,研究区域农业旱灾"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因险制宜"的适应模式,建立区域农业旱灾多目标下"分区适应"、"分时适应"、"分级适应"和"分层适应"的综合适应与风险防范模式。

结论摘要: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旱灾发生频率、强度、空间格局呈现出较大不确定性,适应并有效防范旱灾风险是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1)以中国三大典型农业类型(雨养农业、灌溉农业、水田农业)为研究对象,发展了区域农业旱灾适应性理论体系,梳理适应性、恢复性、脆弱性与风险4者关系,明晰了灾害适应性的内涵;构建灾害适应性的“空间-时间-策略”三维体系,形成了运用地理学思想诠释灾害适应性的新成果;构建适应自然灾害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关系框架。(2)构建了区域农业旱灾风险评价的“三度模型”,“孕灾环境”在修正传统风险评估方法中的作用凸显;利用基于地形修正的“T-E-F”致灾危险性模型、引入地形和土壤等孕灾环境要素CROPWAT的“T-ER-V”旱灾脆弱性评估模型,发展了三度风险评价模型;案例研究表明引入“孕灾环境”因素后灾害风险格局更为精细、与实际情况更相符。(3)构建雨养农业(内蒙古兴和)旱灾生产系统“适应性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构建灌溉农业(河北邢台)旱灾“敏感因子-弹性因子”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构建水田农业(湖南鼎城)旱灾“经济-社会-生态效益”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开展了3个典型区村级尺度种植结构和模式调整以适应旱灾的效果分析。(4)对3个典型区不同风险情景下的适应对策进行了调查研究;探讨并构建了风险情景与适应对策的定量关联关系。(5)构建雨养农业(内蒙古兴和)“自上而下”的综合适应与风险防范模式,构建灌溉农业(河北邢台)“分区分级适应”的风险防范模式,构建水田农业(湖南鼎城)“分时适应+因时制宜”的风险防范模式,提出了3个典型区农户尺度旱灾适应与风险防范模式。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共发表研究论文27篇,其中SCI/SSCI期刊论文9篇,国际期刊3篇,中文核心期刊13篇,ISTP论文2篇;学位论文9篇(博士论文2篇、硕士论文7篇);撰写专著1部。本项目丰富和完善了区域灾害系统理论,为区域提升灾害适应与综合风险防范能力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与实践案例。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37
  • 4
  • 0
  • 0
  • 1
期刊论文
相关项目
王静爱的项目
期刊论文 37 会议论文 13 获奖 4 著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