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慢性疼痛不但有很好的即时疗效,而且重复电针有非常好的累积镇痛疗效。我们前期的工作表明这种累积效应从针刺后第4-5天开始出现,这与机体从固有免疫到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诱导时间不谋而合,且针刺1-4天的疗效特点与机体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非常相似。这提示我们机体的固有免疫应答可能是启动针刺疗效的重要因素。那么机体的固有免疫应答系统如何启动针刺即时疗效的产生?又如何诱导从即时疗效到累积镇痛效应的过渡?这直接影响到疾病的预后转归。本研究以此为切入点,拟在慢性病理性疼痛模型上,围绕"固有免疫应答启动-固有免疫信息传递-针刺镇痛效应"这一变化过程,采用行为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从整体、细胞和分子水平系统的分析参与启动针刺效应的固有免疫物质变化,对产生此变化的机制进行不同层次的探索,来探讨针刺从即时到累积效应过程中,机体从固有免疫到适应性免疫的变化规律,为临床上预测针刺远期疗效奠定理论基础。
Acupuncture analgesia;Cumulative effect;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Innate immunity;NK cells
在慢性结扎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CCI)大鼠模型上,观察了不同疗程电针刺激后动物行为学的 变化。在外周,观察了伴随痛敏变化的机体固有免疫细胞亚型、数量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在中枢,观察了伴随痛敏变化的机体中枢免疫细胞-小胶质细胞的变化,以及中枢Toll样受体(TLRs)不同亚型及相关配体热休克蛋白(HSP)不同亚型之间的变化关系。在穴位局部,初步观察了不同针刺疗程IL-1β和补体的变化。分析了痛敏变化与机体外周、中枢和病灶局部固有免疫应答物质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电针治疗3-5日左右,出现明显的累加镇痛效应,外周的NK细胞可能是电针早期参与累加效应的主要效应细胞。在中枢,HSP作为主要的应激分子和TLR的重要配体之一,通过调节TLR的表达,影响小胶质细胞的活性而参与电针引起的中枢固有免疫反应从而产生累积镇痛效果。在病灶局部,电针有可能通过调节C5a的浓度影响IL-1β的表达从而产生累积镇痛效果。本研究从免疫学的角度,在外周、中枢、局部三个层次上分析了针刺即时效应到累积效应的出现规律,为临床上在电针治疗的早期预测针刺远期疗效奠定免疫学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