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中俄泥盆纪放射虫的生物多样性、生物地层学及古生物地理学对比研究
  • 项目名称:中俄泥盆纪放射虫的生物多样性、生物地层学及古生物地理学对比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41072008
  • 申请代码:D020101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罗辉
  • 负责人职称:研究员
  •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中国和俄罗斯都发育有不同相类型的含放射虫地层,对泥盆纪放射虫的研究也都有一定的历史基础,但两国泥盆纪放射虫无论属种面貌和各自的组合特征等均显示出很大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现象的成因机制乃是当前国际放射虫研究的热点之一。本项目欲拓展和扩大申请人的在研项目"华南泥盆纪放射虫的多样性研究" 的成果,充分利用2009年在南京"第12届国际放射虫会议"期间与俄罗斯同行建立的密切联系及达成的合作意向, 把握时机,利用中俄两国泥盆纪多种相型剖面发育的优势,通过采集整理不同剖面的放射虫化石及其它相关深水相化石如牙形刺等做深入的系统古生物学和生物地层学的对比研究,以探讨全球泥盆纪放射虫古地理分区的现象及其特征与性质。由于俄罗斯含放射虫的泥盆纪地层是其最重要的烃源岩之一,开展本项目的研究对我国古生代硅质岩相地层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将会有重要的意义。

结论摘要:

中俄都发育有不同相类型的含放射虫地层,但两国泥盆纪放射虫无论属种面貌和各自的组合特征等均显示出很大的差异。造成这种现象的成因机制乃是国际放射虫研究的热点之一。本项目通过与俄方同行的合作,收集整理了中俄两国泥盆纪放射虫资料,开展了放射虫生物地层学、古生物地理学及其对比研究,获得了一些较好的成果。在项目的执行中,除采集了华南样品外,还赴俄国新西伯利亚Rudny Altai 地区考察了古生代含放射虫地层,采集了相应的化石样品。本项目通过分析新疆中天山温泉小区的汗吉尕组硅质岩样品,首次在新疆发现了晚泥盆世的放射虫Helenifore robustum动物群。它以内射虫和角舍虫类发育为特点。这为确定汗吉尕组的确切时代提供了重要的化石依据,也扩大了该动物群的古地理分布范围,对研究全球泥盆纪放射虫的古地理分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项目在广西桂林白沙榴江组中发现了放射虫化石6属23种,称之为Trilonche echinata — Radiobisphaera rozanovi 组合。该组合与广西玉林及贺县等地的榴江组中的弗拉期放射虫动物群相似,基本上可对比。在广西钦州石梯水库剖面,识别出4个组合带,在钦州石夹水库剖面见有Holoeciscus foremanae带,这些组合带可与澳州、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地的放射虫组合对比。但广西与乌拉尔地区的泥盆纪放射虫组合却有较大差异。初步推断,在晚泥盆世,我国与澳大利亚、泰国和马来西亚可能属于同一古生物地理区,而与乌拉尔地区则属于不同的古地理区。项目组成员进行了广泛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本项目预定的主要工作已完成,因为俄方的原因,原计划俄方来南京进行双边学术研讨会及赴广西野外考察的方案尚未进行,预计可在2014年执行。一些合作对比研究成果将会陆续发表。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7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55 会议论文 3 著作 4
期刊论文 4 会议论文 6 著作 1
罗辉的项目
期刊论文 4 会议论文 6 著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