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黑脸噪鹛的合作繁殖及其进化机制
  • 项目名称:黑脸噪鹛的合作繁殖及其进化机制
  •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31160423
  • 申请代码:C040302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5-12-31
  • 项目负责人:柯坫华
  • 依托单位:井冈山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鸟类的合作繁殖是指两个以上的族群成员在繁殖期共同照料同一窝幼鸟的现象。一系列理论学说被提出用于解释合作繁殖现象,但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合作繁殖研究领域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论框架。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还比较少。黑脸噪鹛(Garrulax perspicillatus)隶属画眉科噪鹛属,前期野外研究表明该鸟具有合作繁殖行为。本项目通过野外自然状态研究和人工操作实验,结合DNA分子性别鉴定和个体间亲缘关系分析,从个体、家族、种群和物种四个层次,对我国南方典型的亚热带山地丘陵环境下黑脸噪鹛的合作繁殖系统进行研究,以期明确其合作繁殖系统的社会结构特征,探明帮助者与繁殖者的利益与代价,揭示其所受的生态/生活史限制,并进一步阐明其合作繁殖的进化机制。本项目研究成果可为深入研究其它噪鹛属乃至画眉科鸟类的社会系统的进化机制奠定基础,为鸟类合作繁殖领域的理论研究提供新的证据,并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合作繁殖理论。

结论摘要:

本项目通过对黑脸噪鹛合作繁殖系统的长达六年的研究,揭示了(1)该物种的栖息地选择偏好,黑脸噪鹛特别偏好地表具有枯枝落叶层和腐殖质的稀疏阔叶林环境。这种偏好使得黑脸噪鹛的适宜栖息地表现出呈破碎化的分布格局。(2)种群的家族群季节动态规律,其种群家族群大小具有季节性变化,冬季族群平均大小显著高于夏季族群平均大小。阐明了(3)该合作繁殖系统对特定生态资源条件的倒U型响应规律。该物种的种群育雏合作水平与种群所有家族长期具有的平均适宜栖息地面积成一元二次曲线关系。这说明黑脸噪鹛,以家族和种群为整体,其育雏合作水平与长期生态资源条件相适应,从而表明合作繁殖行为调控的生态本源。本项研究发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可以较好地解释不同研究案例所体现的合作繁殖系统中近亲与非亲合作共存,帮助者效应的正、负效应对立,生态限制增强条件下合作繁殖水平的可强、可弱两种趋势对立。同时揭示了生态资源条件决定了合作繁殖系统的外在社会结构特征。(4)预测了我国雀形目鸟类中合作繁殖现象的普遍性。通过对我国雀形目鸟类生活史习性的统计和已知合作繁殖鸟类的共性总结,预测了合作繁殖现象在我国雀形目鸟类,特别是画眉科和鸦科中,非常普遍。这对我国未来开展鸟类合作繁殖行为进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综上,本项目发现了黑脸噪鹛合作繁殖系统对生态资源条件的响应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本研究较好的完成了项目申请书设定的研究目标。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4
  • 3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9 会议论文 1
柯坫华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