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孢属Cercospora Fres.和钉孢属 Passalora Fr.是有丝分裂孢子真菌丝孢纲中两个大属,这两个属中多数种在人工培养时生长缓慢,很难产孢,在这方面研究报道有限,且预实验结果证明现有结论重复性较差,对其生物学特性需要进行系统的研究,解决刺激其产孢的关键问题。对这两个属的传统分类,国际上目前采用形态特征结合寄主范围进行分类的方法,不能体现各类群自然的系统关系。对这种分类方法争议颇多,但迄今仅限于用交互接种方法验证,且由于人为因素过多其结果并未被广泛接受。本研究在对尾孢属和钉孢属真菌经典形态学分类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的基础之上,将分子系统学方法应用到研究中,针对其中形态相同或相近但由于寄主不同而导致分类地位不同的代表性种,进行ITS1-5.8S-ITS2和18S rDNA区段序列分析,结合经典形态学分类结果,研究和探讨寄主与分类的关系,为其他寄生性有丝分裂孢子真菌的分类提供借鉴。
Cercospora;Passalora;biological characters;parasitic specialization;taxonomy
本项目对我国尾孢属和钉孢属真菌进行了系统的分类研究。通过经典形态学分类及分子系统学研究探讨了这两属真菌的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关系,共发现尾孢属、钉孢属及近似属真菌新种2种、新组合7个和中国新记录种3种。考察了我国尾孢属和钉孢属真菌的分布及危害特点,总结了我国尾孢属和钉孢属真菌省级分布特点,及相同种不同地理种群间的形态差异和病害症状差异。基于形态学特征和分子证据,进行了分类修订,对这两个属及近似属中早期研究中存在争议的相似种和疑难种进行了深入研究,明确了一些存疑种的分类地位。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尾孢属和钉孢属人工分离菌株的培养性状、生长速率、孢子产生和孢子萌发的影响,揭示了尾孢菌和钉孢菌生物学性状上存在的多态性,并探讨了其与尾孢属和钉孢属真菌种间、菌株间致病力及寄主范围存在差异的关系。明确了rDNA基因ITS1-5.8S-ITS2区段对该类群真菌种间、菌株间划分的局限性,揭示尾孢属与钉孢属真菌种间在寄生专化性和寄主范围上存在较大差异。目前相关研究结果累计发表标注资助的论文5篇,其中3篇被SCI收录。根据研究结果出版著作2部,申报专利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