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酸是作物种子中磷的主要贮存形式,其一般与Fe2+、Zn2+等微量营养元素等结合,形成不能被人和非反刍动物消化吸收的络合物,是一种典型的抗营养因子。降低作物植酸含量是当前解决世界性微量营养元素缺乏的重要途径之一。本课题旨在揭示不同低植酸突变引起的稻米籽粒中磷素组成与含量,以及其它营养品质,特别是Fe和Zn等微营养成分的含量与分布的变化,为采取生物强化育种消除Ca、Fe和Zn缺乏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开展突变体种子品质和产量特性研究,明确低植酸突变对产量和种子活力可能存在的负面效应,为确立科学的育种策略提供指导;通过对突变体种子发育过程中植酸含量变化的研究,阐明低植酸突变的生理生化基础;通过对突变基因分离规律的分析和紧密连锁分子标记筛选与分子定位,阐明水稻LP突变的分子遗传学机制,为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进一步克隆低植酸突变基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