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农业土壤碳汇实现机制研究
  • 项目名称:农业土壤碳汇实现机制研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71103005
  • 申请代码:G0305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4-12-31
  • 项目负责人:张建伦
  • 依托单位:北京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长期以来,农业生态系统在降低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减缓气候变暖方面的作用一直被忽略。有关政策和舆论导向都片面强调森林的固碳作用,把碳汇/减排的重任落在造林再造林上,而忽视农业的碳汇作用。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农业土壤碳汇研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农业土壤碳汇实现机制,制约了农业土壤碳汇的发展,也是导致我国政府在国际气候谈判中面临巨大压力的重要原因。《农业土壤碳汇实现机制研究》将在6种主要类型土壤开展田间试验,测算实验点土壤的碳库含量,并通过问卷调查测算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碳库的影响,分析广大农户采取"碳源"而不是"碳汇"耕作方式的根本原因,由此构建我国农业土壤碳汇实现机制,确定合理的农业土壤碳汇价格,鼓励广大农户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过程中由"碳源"耕作方式向"碳汇"耕作方式转变,发挥农业生态系统在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和缓解气候变化的重要作用。

结论摘要:

长期以来,农业生态系统在降低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减缓气候变暖方面的作用一直被忽略。有关政策和舆论导向都片面强调森林的固碳作用,把碳汇/减排的重任落在造林和再造林上,而忽视了农业的碳汇作用。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农业土壤碳汇研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农业土壤碳汇实现机制,制约了农业土壤碳汇的发展,也是导致我国政府在国际气候谈判中面临巨大压力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分析了气候变化与农业土壤碳汇之间、农业土壤碳库与农户耕作行为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农户耕作行为选择模型,通过在黑龙江、河北、江苏、安徽、四川五个地区水稻种植农户开展的田间实验和问卷调查,获取了水稻种植农户选择“碳源”和“碳汇”两种不同耕作方式的农业生产成本收益数据,研究了如何让农业土壤碳汇机制成为鼓励广大农户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制度激励。本报告通过在黑龙江、河北、江苏、安徽、四川五个省开展的田间试验研究发现,农业土壤碳汇机制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建立农业碳交易市场是构建农业土壤碳汇实现机制的基础。通过构建农户不同耕作行为选择模型,发现农户收入、生产成本、劳动强度和环境要素等都是农户决定耕作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影响农户选择“碳源”而不是“碳汇”的根本原因是农户缺乏有效的补偿机制。为此,本研究通过构建的理论模型对黑龙江、河北、江苏、安徽、四川五个地区水稻种植农户的问卷调查所获取的农户水稻生产成本收益数据的分析发现,农业土壤碳汇平均价格应不低于280元/亩,才能使农户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主动选择有利于“碳汇”的耕作方式,而且补贴价格越高,农户采用“碳汇”耕作方式的积极性越高。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7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张建伦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