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基于不同状态的针刺效应与安慰剂效应网络研究
  • 项目名称:基于不同状态的针刺效应与安慰剂效应网络研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81101108
  • 申请代码:H1809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4-12-31
  • 项目负责人:刘继欣
  • 依托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针刺治疗效应是否等同于针刺安慰剂效应是阻碍针灸进一步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原因,合理区分针刺的安慰剂效应和穴位的特异性效应是科学阐释针刺治疗机理的重要方向。本课题将以实验设计为切入点,将整个针刺过程逐段分解为四个连续的阶段a.针刺前静息阶段、b.安慰剂效应产生阶段、c.安慰剂和针刺效应同时存在阶段、d.针刺后静息阶段。通过数据处理与分析,探索针刺效应与针刺安慰剂效应大脑功能网络的差异,深入分析二者对应大脑不同的调控渠道,最后由针刺不同阶段大脑功能网络特征,构建针刺效应网络演化模型,揭示大脑对针刺信号协同加工机制的作用规律。

结论摘要:

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为无侵入、无创伤地观察人脑高级功能与结构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得针刺效应的中枢调节理论不断完善与发展。当前国内外针刺研究主要集中于考察针刺效应是否等同于安慰剂效应,并由此推断针刺是否存在穴位特异性。在本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下,研究团队将数千年的经络腧穴理论与人脑神经影像研究相结合,从实验设计范式入手,讨论针刺过程中大脑信号的持续性现象,并经过信号分析指出尖锐痛对统计结果的假阳性影响,这将为针刺效应是否等同于安慰剂效应这一问题的探讨提供新的视角和分析方法。更进一步,团队以功能性消化不良、偏头痛等适应针刺治疗的疾病为模型,考察患者中枢结构-功能异常,探索针刺过程中的中枢响应模式,并构建针刺调节作用下大脑结构-功能变化与临床症状改善状况的关联模型,从而为针刺临床疗效提供影像学评价。一方面,我们的研究建立了功能性消化不良、偏头痛大脑功能-结构损伤模型,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偏头痛疾病影像学诊断标准的建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效推动了这些疾病神经机制的研究;另一方面,我们结合针刺治疗改善偏头痛临床头痛参数的状况,探寻针刺是否调控以及如何调控脑靶点来起作用,这为针刺疗法的应用及推广提供了科学客观的证据。在本青年基金项目的支持下,研究团队共发表国际期刊SCI检索论文18篇,其中项目负责人发表第一作者SCI检索论文5篇,通信作者SCI检索论文3篇。我们的相关研究成果被国际著名研究团队和学者多次引用和跟进。例如,意大利那不勒斯第二大学神经科学学院院长发表综述文章指出,本研究较早地将静息态大脑功能分析引入到偏头痛的研究领域中;国际著名杂志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IF 16.10)中Review文章(Trends Cogn Sci, 2013, 17(12):606-15)引用了我们研究中大脑静息-任务异常信号交互的研究模式,并正性评价了我们研究思路的科学性和新颖性。另外,偏头痛患者大脑白质结构损伤的研究成果被作为国际头痛学会(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会刊Cephalalgia上的封面文章进行发表。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9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11 会议论文 6 著作 1
期刊论文 16 会议论文 2 著作 1
刘继欣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