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新型小偃麦的创制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
  • 项目名称:新型小偃麦的创制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31171539
  • 申请代码:C130402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5-12-31
  • 项目负责人:郑琪
  • 负责人职称:副研究员
  •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本研究从当前的小麦生产需求出发,利用远缘杂交将长穗偃麦草的优良基因导入小麦,从而选育抗病、优质、高光效的小偃麦新类型;并通过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和生化手段跟踪外源染色体,高效地分析八倍体小偃麦的基因组组成,阐明小偃麦的形成机理和遗传规律。此外,本项目利用蓝单体系统,探索规模化创制小麦异代换系或易位系的新途径,不仅为分子染色体工程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为小麦遗传改良提供工具材料,而且为新的育种实践开辟思路。

结论摘要:

通过对207个来源于5个不同种(百萨偃麦草、灯芯偃麦草、中间偃麦草、二倍体长穗偃麦草、十倍体长穗偃麦草)的偃麦草属品系进行了染色体数目检测及苗期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中间偃麦草的倍性单一,153个品系中只检测到六倍体类型,而其余4个种的染色体倍性变化范围很广。苗期抗秆锈病鉴定试验表明,除二倍体长穗偃麦草品系PI531718以外,其余的被测材料对绝大多数秆锈病小种具有抗性。通过比较染色体组倍性与苗期抗病性的关系,我们发现倍性水平越高,其苗期抗秆锈病能力越强。利用GISH、mc-GISH和mc-FISH技术,对10个八倍体小偃麦材料进行了分子细胞学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八倍体小偃麦的基因组中含有12-16条长穂偃麦草染色体,它们的小麦染色体携带大量变异。选取7个北美秆锈菌生理小种和2个非洲秆锈菌生理小种对八倍体小偃麦进行了苗期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Xiaoyan 68,Xiaoyan 7430和XN-Xiaoyan 783对测试小种均表现高抗。此外,本项目利用花粉辐射诱变,探索规模化创制小偃麦易位系的新途径。利用花粉辐射共获得创制小偃麦易位系269个,易位染色体覆盖小麦A、B、D三个染色体组,涉及小麦多条染色体。通过对这些易位系进行表型鉴定,获得了一批抗条锈病、光合效率高和品质好的易位系材料。本研究不仅为分子染色体工程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为小麦遗传改良提供工具材料,而且为新的育种实践开辟思路。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4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8 会议论文 4 获奖 1
郑琪的项目